定襄都督府
唐代在东突厥地区建置的羁縻机构。贞观四年(630),平服颉利可汗后以其左方部众(漠南)置。擢其首领为都督,使治其众,侨治宁朔(今陕西靖边县东)。二十三年(649),以其原有部众及俟利苾可汗(阿史那思摩)部分属众居地分置阿德(阿史德部)、执失(执失部)、苏农(苏农部)、拔延等6州(一作4州)。隶夏州都督府管辖。
唐代在东突厥地区建置的羁縻机构。贞观四年(630),平服颉利可汗后以其左方部众(漠南)置。擢其首领为都督,使治其众,侨治宁朔(今陕西靖边县东)。二十三年(649),以其原有部众及俟利苾可汗(阿史那思摩)部分属众居地分置阿德(阿史德部)、执失(执失部)、苏农(苏农部)、拔延等6州(一作4州)。隶夏州都督府管辖。
见“朝克图台吉”(2175页)。
见“五姓蕃”(263页)。
吐蕃官名。藏语音译。亦称大论、大相。直译为“大臣”。《新唐书·吐蕃传》谓:“其官有大相曰论茞”。亦即“论掣逋”之对音缩写。长庆《唐蕃会盟碑》中多记有此种官职,如“论波掣逋”即是。解放前夕,西藏地方政府
北魏显祖献文帝拓跋弘年号。466—467年,凡2年。
参见“钹汗国”(1875页)。
?—1758清朝将领。蒙古正蓝旗人。他塔拉氏。初任笔帖式,雍正十三年(1735),晋理藩院堂主事。乾隆六年(1741),迁员外郎。十九年(1754),赐副都统衔,赴北路军营管理新降辉特台吉阿睦尔撒纳、
见“仡兜苗”(572页)。
元代赋税科差名目之一。汉地民户的科差包括※丝料、※包银、俸钞3项。世祖中统元年(1260),定科差条例,向民户征丝料、包银。至元四年(1267),始定俸禄,令民户在4两包银外增纳1两为俸禄。按户之高下
藏传佛教咒语名。藏语称“嘛呢意珠”。即“观音六字明咒”。六字即“唵、嘛、呢、叭、咪、哞”。源自梵文。唐代已被吐蕃尊信,敦煌石窟题记中到处可见。或书于寺院,或刻之于石,铸之于金属器皿,印之于布、纸,或藏
见“法因河卫”(150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