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安代舞

安代舞

蒙古族民间传统舞蹈。约产生于明末清初,发祥于科尔沁草原的南端,即今内蒙古哲里木盟库伦旗一带。经三、四百年之发展、演变,广泛流行于内蒙古农牧区各族群众中。复经专业人员的加工、升华,展现于舞台上。民间流传着各种起源的故事,一说从前有一位贫苦的老牧民,与他相依为命的女儿患了重病,久治不愈,于是套起※勒勒车,载着女儿四处求医,途中车陷轴折,老人绝望地哭诉自己的不幸,边唱边舞,女儿听见歌声,精神振作,病情好转,遂产生此舞,故后人跳此舞时,常在中间置一勒勒车或一截车轴,众人围车而歌舞;一说有一个叫安代的美丽姑娘,爱上了一个叫登代的英俊少年,但安代被迫嫁给了他人,婚事极不遂心,忧郁成疾,登代得知后,常到安代门前唱歌安慰她,乡亲们非常同情他俩的不幸,于是也随之边唱边舞;一说安代是精灵的名字,酷爱歌舞,常附在心情忧郁的妇女身上,引起疾病,众人必须以歌舞为病人求得解脱,故此舞最初有驱除病魔,祈求神灵保佑的迷信色彩。该舞原以歌为主,舞蹈动作简单,称作“唱安代”。经过长期演变,内容日益丰富多彩,曲调发展至30余种,手势舞步亦达20多套。跳时,人数多少不拘,男女老少均可参加,每人手持一条手帕或彩绸,由一位歌手领唱,众人相和,边唱边舞,歌词即兴编制,动作朴实奔放,节奏强烈,感染力强,深受农牧民喜爱。

猜你喜欢

  • 朵儿班

    蒙古尼伦诸部之一。一说为都儿鲁斤诸部之一。又作朵儿边、朵鲁班、秃鲁班、度礼班、都鲁班。由孛端察儿(成吉思汗十世祖)的伯父都哇锁豁儿4个儿子之后裔组成。蒙古语称“四”作“朵儿班”,因系四子之后,故名。游

  • ①亦作“番社”。台湾高山族聚落称呼。又是基层社会组织。据《台湾始末偶记》载:“其番有生者、熟者,其聚族而居之所曰社。”《清一统志·台湾府》云:“聚居各社,如内地之村落”。有数十家为一社,也有百十家为一

  • 东西魏潼关之战

    南北朝时东西魏军间攻守潼关的战事。以拓跋鲜卑为主建立的北魏,经※六镇大起义冲击,分裂为东、西魏后,分别在权臣高欢和宇文泰控制下,相互兼并,征战不息。东魏天平元年(534)十月,西魏丞相宇文泰统军夺潼关

  • 宇文籍

    770—828唐朝文臣。字夏龟。其先为匈奴苗裔,后称鲜卑宇文氏。父宇文滔,官卑。少好学,尤通《春秋》。初窦群自处士征为右拾遗,表籍代己,由是知名。宪宗元和(806—820)间,登进士第,从宰相武元衡出

  • 汗阿林盟

    清外蒙古喀尔喀四部诸盟之一。以土谢图汗部20旗会盟于肯特山之支脉汗山(蒙古语称山为“阿林”)而得名。东界肯特山,西界翁金河、南抵大漠,北临俄罗斯。为喀尔喀蒙古北路,后改为后路。地兼耕牧,矿产林木均称富

  • 阿吾尔

    见“阿吾勒”(1207页)。

  • 裕瑞

    ?—1868清朝将领。满洲镶蓝旗人。姓佟佳氏,杭州将军舒明阿子。道光五年(1825),由闲散补整仪尉。后官广州副都统。二十一年(1841),英军侵入广东,督率文武防守广州,擒杀英兵多人。后署广州将军,

  • 莨峨

    见“纳若”(1266页)。

  • 斯伯哈子资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维吾尔语。职司办理头目间的诉讼。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五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

  • 安成

    清朝大臣。满族。字仁山。以军功历道官。署四川建昌、永宁等道。光绪二十六年(1900),赏副都统衔,充驻藏帮办大臣。逾2年病免。著有《驻藏奏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