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契丹道

契丹道

渤海王城赴契丹的通道。为渤海5条对外交通干线之一。契丹为渤海西邻,在震国改称渤海前(713),彼此互相声援以抗唐,又同依附于在契丹西之突厥,渤海人赴契丹必经之路,史称“契丹道”。走向为:从上京龙泉府(今黑龙江宁安县东京城)出发,沿牡丹江谷地西南行,进入今吉林省境,再西行至今额穆一带,折而西南过黄松甸,约沿今铁路线,经蛟河县城、吉林市北乌拉街,又西北至九台县,渡饮马河后直抵扶余府(今农安县;一说从上京出发,越张广才岭至扶余府),再由扶余府西南行经长岭县(一说经怀德、梨树县等)、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开鲁县、阿鲁科尔沁旗达于辽上京临潢府(今巴林左旗林东)。渤海赴突厥、室韦境也经由此路。

猜你喜欢

  • 浩海达裕

    ?—1399明代蒙古可汗额勒伯克的大臣。亦译浩海太尉、郭海太尉。瓦剌绰罗斯(后改称准噶尔)部领主。为人奸诈,阿谀奉承可汗,乱其内政。明建文元年(1399),为谋取蒙古丞相职位,管辖瓦剌诸部,怂恿额勒伯

  • 绥州

    州名。西魏置。治所在上县(今陕西绥德县)。隋改雕阴郡,唐复置,多次移治,曾改为上郡。隶夏州定难军,五代后党项据其地,宋时与西夏多次争夺,相继据其地。宋熙宁三年(1070)废为绥德城,隶延州,元符二年(

  • 乐浪郡

    古地方政区名。西汉元封三年(前108)置。初领朝鲜(依郭县,治所在今朝鲜平壤市大同江南岸土城洞,一说在平壤市)等11县,始元五年(前82),因罢临屯、真番二郡,玄菟郡西徙,真番之含资等7县,临屯、玄菟

  • 都老

    中国西南古※僚人对酋长、长者的尊称。亦称“倒老”。《晋书·地理志》:诸僚“铸铜为大鼓,……号有鼓者为都老。”又云:“俚(僚)人呼其所尊者为倒老,言讹,故又称都老。”《宋史·抚水州蛮传》亦有此类记载。今

  • 夸兰达

    即“夸兰大”(720页)。

  • 索氏

    夏景宗李元昊第二妻。素无宠。广运二年(1035)元昊进攻吐蕃唃厮啰大败,讹传已死。闻后高兴,每日娱乐歌舞。元昊归,畏惧自杀,元昊灭其家。

  • 桂·赤桑雅拉

    吐蕃赤松德赞赞普(755—797年在位)时大臣。大相※桂甘之子。奉命制订“九双木简”、“真智五木简”及“三审木简”、“流动木简”等法律,分别作为医疗费赔偿、命价赔偿、亲属离异、判断诉讼真伪及盖印结案等

  • 告拉

    见“阿注婚姻”(1226页)。

  • 纳合

    金代女真族姓氏之一。亦作纳喝。来源于部名。原居耶悔水(今图们江上游,一说为今辽宁开原县境叶赫河)等地。金亡北宋后,很多迁出故地,居西京(今山西大同市)、大名路(治今河北大名县)诸地。

  • 陶针

    壮族民间传统医术。亦称“瓷针”。流行于广西壮族民间。主治外感伤风、腰脊背痛、急性痧症等,男女老少均可使用,尤多用于治疗儿科脐风、夜啼、伤食、疳症、虚羸、腹痛等症。施术时,先将破陶瓷碗片置于清水中洗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