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夹坝

夹坝

藏语音译,意为“盗匪”。见于清代史籍,指西宁廓罗克、四川瞻对等地藏族之在里塘、巴塘纠众抢掠往来商旅及贡物者。乾隆十一年(1746),制订惩处条例,规定:抢劫财物为首者以三九罚,从者以一九罚,赔失主;伤人命者,抵偿;牵线与窝藏者同罪;该管土司、土目纵容失察者,分别记过降革,仍照讳盗例议罚。刊刻藏、汉字木牌,置于瞻对等地要路晓示。五十七年(1792)又令各该处呼图克图于所属紧要之处,派藏兵轮流巡防。如仍有“夹坝”出没,即将该呼图克图等交还达赖喇嘛分别严惩。后,夹坝案件屡起,原各卡额兵不敷巡缉。五十八年复于孔道处设卡房,派土目、土兵巡查。过往差使及赴藏使官,但由西宁都统处酌派青海蒙古、西宁藏族沿途护卫,又令里塘、巴塘土司拨兵护送。实心缉捕者,分别奖赏,防范不严,财物被盗者,除令营官、土司赔缴外,奏明严处。

猜你喜欢

  • 弗郎罕山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州源流考》改作富尔哈河,并说清代富尔哈河一在吉林城(今吉林省吉林市)西南500余里,东流入辽吉善河,有富尔哈城;一在宁古塔(今黑龙江省

  • 西爨

    古地名和古族名。见于《云南志》(《蛮书》)、《旧唐书》、《新唐书》等。爨为三国时的南中大姓之一,居于建宁郡(约在今云南曲靖地区),被诸葛亮封为“领军”,其统治区亦称为爨,治下主要为叟族。后势力不断扩大

  • 蓑衣兵

    清末云南片马地区傈僳族人民组织的抗英武装。参见“来墨夺扒”(1052页)、“片马抗英斗争”(372页)。

  • 布笼巴

    珞巴族崩尼部落方言音译,意为“结盟为友”。流行于西藏自治区隆子县以南的珞瑜地区。旧时崩尼、崩如诸部落结盟的一种宗教仪式。结盟可在两部落间进行。首先,两部落的代表协商,达成结盟的协议后,双方定下日期。一

  • 卫钧

    渤海王国地方官。任铁州刺史。辽天显元年(926)一月,阿保机灭渤海国后,渤海一些州府纷纷举兵反辽。钧亦于七月率众起义。后遭辽大元帅耶律德光(后为辽太宗)攻,城破,起义失败。

  • 班禅二世

    见“恩萨·索南乔郎”(1871页)。

  • 巴嘎达

    清代蒙古血缘宗族长的副职。亦称手达。辅佐和硕达(族长)《管辖台吉、塔布囊及族内事务。由台吉、塔布囊中选任,直接隶属旗札萨克。

  • 逊河卫

    见“速温河卫”(1841页)。

  • 甘珠尔瓦呼图克图一世

    清代蒙古佛教(喇嘛教)僧人。多伦诺尔寺活佛。法号甘珠尔巴噶卜楚,意为“读甘珠尔经的人”。以能念《甘珠尔经》为人祈福,到内蒙古土默特地区弘扬佛教,皈依者日众。主持建立延庆寺,设时轮金刚扎仓。康熙帝令章嘉

  • 三足城

    古城名。吐谷浑所筑。《太平寰宇记》卷154载:“三足城皆吐谷浑昔有此地时所筑”。故址在今甘肃临潭县东新城一带。属洮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