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太和五铢钱

太和五铢钱

拓跋鲜卑所建北魏铜币名。五铢钱重五铢(汉时二十四铢合一两,十六两合一斤),上有“五铢”二篆字故名。最初铸于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东汉、蜀汉、晋、南齐、梁、陈、北魏、隋等皆有铸造,重量、形制、大小不一。唐武德四年(621)废止,但旧五铢钱继续在民间流通。北魏至高祖孝文帝元宏以前,未铸钱,交易大都用绢帛、谷物作为货币。直至迁都洛阳后,于太和十九年(495),始铸造“太和五铢”青铜币,下诏颁行于京城及诸州,并规定内外百官俸禄,皆准绢给钱,一疋绢折钱二百。同时,允许民间铸钱,只要用精炼之铜,而不杂和铅铁即可。至世宗宣武帝元恪永平三年(510),又铸五铢钱。但至肃宗孝明帝元诩熙平(516—518)初年,两次所造五铢钱并未通行全境,所谓“专贸于京邑,不行于天下”。货币数额少,应用范围窄,当时河北诸州“专以单丝之缣,疏缕之布,狭幅促度,不中常式,裂匹为尺,以济有无,至今徒成杼轴之劳,不免饥寒之苦”,故尚书令王澄一再建议,准许太和五铢、永平五铢与古钱一并通用,唯禁用鸡眼、镮凿等劣币。“而河北诸州,旧少钱货,犹以他物交易、钱略不入市也。”故自太和至熙平下诏用钱20年间,北魏境内仍钱币和谷帛并用。

猜你喜欢

  • 家素谋

    民国初年新疆锡伯族农民反封建斗争领导者之一。锡伯族。锡伯营(今新疆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四牛录人。1913年春,因不满佐领巴哈春等人私将公地分给富绅的卑劣行径,与柯克色春、音吉善(均为锡伯族)等率四牛录

  • 挞马

    契丹语官名。一说源于突厥语“答摩支”。为“挞马狘沙里”的简称。《辽史·国语解》称:“挞马,扈从之官。”“挞马狘沙里:挞马,人从也。沙里,郎君也。管帅众人之官。后有止称挞马者。”始置于契丹开国前,在※遥

  • 特尔庆阿

    ?—1888清朝将领。达斡尔族。姓郭贝尔氏。世居大伯尔科屯,隶布特哈正白旗。咸丰八年(1858),以骁骑校从征江南,镇压太平天国运动,赏戴花翎,官总管加副都统衔。同治四年(1865),征防山东时,因沿

  • 太平真君

    北魏世祖太武帝拓跋焘年号。440一451年,凡12年。

  • 南诏孝惠王

    见“寻阁劝”(932页)。

  • 三都县

    县名。位于贵州省中南部。为水、苗等族之居住地。唐时,置婆览县,属应州。宋为绍庆府所领。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烂土洞长忽带以地内附。二十八年,置定云府,治烂土,又置合江洲、陈蒙洲,皆属之。明洪武十

  • 七蕃

    见“五姓蕃”(263页)。

  • 邵固

    ?—730唐代契丹部落联盟首领。又作李邵固、李召固。出自大贺氏族。前首领※咄于(吐于、李吐于)之弟(一作契丹反唐首领※李尽忠弟)。时契丹与唐友好,开元十三年(725),因兄咄于与部落军事首领可突于不协

  • 庵罗

    突厥汗国可汗。又作庵罗。阿史那氏。※佗钵可汗子。隋开皇元年(581),父临终遗言传位于其兄木杆可汗子大逻便。因大逻便母出身微贱,部内不服,而庵罗母尊,素为部众敬重。纷乱中,统领汗国东部地区的摄图声言:

  • 米剌印

    ?—1648清初回民反清起义首领。甘州(今甘肃张掖)人。回族。出身行伍。顺治(1644—1661)初,为清军副将。因对清廷“重满轻汉”和“剃发令”不满,乘军调四川之机,于顺治五年(1648)四月,起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