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坌坑文化

大坌坑文化

台湾先民早期新石器文化遗址。1964年台湾大学考古人类学系师生在台北八里乡大坌坑首次发掘,故命。出土遗物以粗砂陶片为主,从陶片中能辨认出有碗、瓮、瓿等器皿,体部盖满绳印纹。石器有小型打制石斧、磨制小型石锛及石镞、网坠等。这种以绳纹粗砂陶为代表的大坌坑文化类型,遍布台湾全省,其中以北部淡水河下游沿岸、西北海岸、中部海岸和西南部海岸较集中,统称“大坌坑文化”。据专家对台南归仁乡八甲村大坌坑文化层出土标本的碳—14测定,其年代为公元前5480+/-55年(用古松年轮矫正为公元前4350—4450年),认为与华北仰韶文化大致相当。当时岛上居民主要生活来源仍以渔猎和采集为主。

猜你喜欢

  • 希明

    见“石抹元”(451页)。

  • 彭源

    明代湖广永顺土官。土家族。永顺(今湖南永顺县东南)宣慰使※彭添保子。永乐元年(1403)袭职。十六年(1418),遣子彭仲率土官部长667人赴京贡马。

  • 峒氓

    ①亦称峒民。参见“峒丁”(1646页)、“峒僚” (1646页)。 ②诗篇。唐柳宗元(773—819)撰。内容描述柳州壮族先民日常衣食住行及文身、鸡卜习俗。载《河东先生集》卷40。

  • 散金长官司

    参见“促瓦长官司”(1683页)。

  • 世良

    见“耶律世良”(1308页)。

  • 桂林宝积岩古人类文化遗址

    壮族地区原始人文化遗迹。位于广西桂林市内。1979年出土两枚人牙化石,属晚期智人。同时出土12件石器,其中包括石核、砍砸器和刮削器,以石核为多,为锤击法单向加工。与石器伴存的有哺乳动物化石6目16种,

  • 析津府

    见“南京”(1586页)。

  • 新民厅

    见“新民府”(2376页)。

  • 巴延阿布该阿玉什

    清代卫拉特蒙古和硕特部台吉,号达赖乌巴什。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顾实汗第四子。初被拜巴噶斯育为子,与鄂齐尔图车臣汗一同游牧于塔尔巴哈台。康熙十六年(1677),鄂齐尔图车臣汗为准噶尔部噶尔丹击败后,徙

  • 萨哈尔察部

    部族名。明代居住黑龙江流域女真人的一支。萨哈尔察,满语意为“黑貂皮”。地当牛满河(布列亚河)、精奇里江(结雅河)等黑龙江中游北岸广大地区。与萨哈连部地域参错(一说认为,实为一部),居民亦为清代索伦、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