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和钧
渤海国宗王。末王※大諲譔(906—926年在位)时,官礼部卿。后唐同光三年(高丽国太祖天授八年,925)九月,与司政大元钧等率渤海民百户亡命高丽。次年一月,渤海国亡(一说在国亡后始投高丽)。
渤海国宗王。末王※大諲譔(906—926年在位)时,官礼部卿。后唐同光三年(高丽国太祖天授八年,925)九月,与司政大元钧等率渤海民百户亡命高丽。次年一月,渤海国亡(一说在国亡后始投高丽)。
书名。吴蔼宸著。1935年商务印书馆刊行。是书为作者1933—1934年在新疆考察时的见闻记。全书分上、下两篇。上篇13章,记述自天津至迪化、古城、塔尔巴哈台、伊犁等地考察沿途见闻。下篇7章,简述新疆
1935年8月,日本张家口特务机关长松井源之助和察北保安队长张允荣达成的扩大日本侵略范围的协定。该协定强行将※《秦(德纯)土(肥原)协定》所规定之日人活动范围扩展到察哈尔、绥远两省境内长城一线,并决定
壮族传统翻土工具。亦称脚犁,壮语称踏所。流行于广西壮族山区。为木架铁铧。犁架由扶手、犁杠、脚踏木组成,多为农民自制;铧口用生铁铸成或用熟铁打制,重约2斤。功效比牛耕低一至数倍,但适用于多石、巨根错节、
赫哲族男子传统衣服的一种。赫哲语音译,意为“狍皮大衣”。亦作“卡日其卡”。今内蒙古、黑龙江境内的鄂温克、鄂伦春和赫哲等族过去皆穿狍皮大衣,然各族称呼不一,制作也稍有差异。赫哲族以5—6张狍皮制作,长过
俄国强迫清朝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又名《塔尔巴哈台界志》。1870年8月12日(清同治九年七月十六日),清朝钦差大臣奎昌和俄国钦差大臣穆罗姆佐夫在塔尔巴哈台签订,为※《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的第三个子约
1777—1848清朝大臣。字献山。满洲镶黄旗人,嘉庆十五年(1810)进士。授编修。累迁少詹事,入直上书房。十八年(1813),擢内阁学士。十九年,授礼部侍郎。因事降职,后以三等侍卫充吐鲁番领队大臣
①见“耶律刘哥”(1311页)。 ②见“耶律留哥”(1318页)。
见“猛安谋克”(2077页)。
?—1830清代新疆维吾尔族王公。一译哈第尔。乌什人。清郡王衔贝勒※霍集斯第四子。乾隆四十六年(1781),受命袭父爵,赐乾清门学习行走。五十四年(1789),任镶红旗蒙古都统。嘉庆四年(1799),
1793——1825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维吾尔族。喀什噶尔(今喀什)人。大和卓木※布拉呢敦孙,萨木萨克和卓之子。早年与兄※张格尔寄居浩罕。后因不堪忍受浩罕伯克薄待,与张格尔相约脱逃。道光四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