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大公鼎

大公鼎

1043—1121

辽朝大臣。渤海族。辽中京大定府(治今内蒙古宁城西大名城)人。先世于渤海国亡后被迁居辽阳(今辽宁辽阳市),统和(983—1012)间,再被移居大定。幼有大志,长而好学。咸雍十年(1074)三十二岁登进土第,仕于辽。历任沈州(治今沈阳市)观察判官、良乡县令。为政有方,省徭役、劝农桑、建孔子庙学。迁兴国军节度副使。谏止鹰坊捕鹰扰害田里,徙长春州钱帛都提点。不久升大理卿。辽天祚帝(1101—1125年在位)时,初为长宁军节度使,南京副留守,后改任东京户部使。时逢高永昌杀留守萧保先等起义反辽,即摄留守事。因镇压渤海人反辽起义,拜中京留守,赐贞亮功臣。赴官途中,劝诸流民还业,境内清肃。以功加赐保节功臣。为防渤海民变,奏请布惠肆赦。见反辽起义纷起,上表求归未准,欲击而势有不能,遂忧愤成疾,于保大元年(1121)卒。

猜你喜欢

  • 奥仁

    赫哲语音译,亦作“奥伦”,意为“生命的灵魂”。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赫哲人旧时相信,人有3个灵魂,其为第一个灵魂。传说是创造生命的神赐给,与人的生命相始终,人死后即离开人的肉体,永久消失

  • 皇都

    契丹国国都。在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郊。位于狼河(今乌尔吉木伦河)与南沙河(今沙里河)之间。为契丹开国皇帝耶律阿保机创业之地。其地“负山抱海(河),天险足以为固。地沃宜耕植,水草便畜牧。”(《辽史》

  • 补褂

    又称补子、补服。清代官服外褂所缀表示职官差别的补子,故名。满汉官员皆有。官服外褂为圆领、对襟、平袖、过膝、四面开禊。因绣于前胸后背部,也叫“背胸”,前后一般各缀一块方花布,文官上绣鸟,武官上绣兽。清代

  • 直鲁古

    ①辽代名医。吐谷浑族。出身医学世家。辽太祖阿保机西征吐谷浑时,尚为婴儿,其父不欲其为辽军所虏,欲射杀之,未果,为辽军所获,献于太祖,由淳钦皇后收养。及长,习医,擅长针灸。辽太宗(927—947年在位)

  • 西秦王

    封爵名。西秦,系十六国之一。淝水之战后,陇西鲜卑贵族乞伏国仁于晋太元十年(385)称大单于。其弟乞伏乾归嗣立,于更始元年(409)改称秦王,史称西秦。占有今甘肃西南部。北魏神䴥四年(43

  • 玉典赤

    蒙元时期蒙古官名。又译“额兀迭臣”。《元朝秘史》释为“把门的”、“管门的”,意为“守门者”,汉译“户郎”。《元史·舆服志》:“户郎,国语曰玉典赤。”早在蒙古建国前,铁木真(成吉思汗)于宋嘉泰四年(12

  • 依虑

    ?—285夫余国王。前王麻余之子。父死,年6岁,立为王。晋太康六年(285),为鲜卑慕容廆所破,自杀,子弟走保北沃沮(故地约在今吉林延边地区一带),王城被毁,万余夫余人被掠。晋武帝愍之,下诏存问,并示

  • 健贝崔臣丹增

    1802—1852清代青海地区藏传佛教活佛,即松巴呼图克图四世。出生于青海湖地区的布若曲迦。松巴三世圆寂后,被选定为转世灵童,迎入郭隆寺,学习藏文和佛经。后入藏,研习经论,十世达赖喇嘛赐以“额尔德尼堪

  • 喀尔喀土谢图汗部土谢图汗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在杭爱山东、喀里雅尔山南,额尔德尼召东北。东至萨拉噶山梁接本部中左旗及中右旗界,南至察罕乌苏接军台界,西邻赛音诺颜部额鲁特旗,北抵得尔素图多奎接本部左翼前旗。有佐领1。会盟于汗阿

  • 钤部

    西夏军职名之汉译名,又称敢卜、绀孛、臧卜、甘卜、甘普等,多指地方守将军职,西夏人多以此为名。一说采自吐蕃“赞普”之徽号而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