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夏特

夏特

拉祜语音译,意为“最富有者”。解放前云南省澜沧县糯福区一带拉祜族随着地主经济的发展分化出来的一个社会阶层。不仅占有较多的田地、牛马及其它生产资料,还经常雇长、短工和放高利贷,基本不参加农业劳动,主要靠剥削为生,实际是这一地区的地主阶级。

猜你喜欢

  • 屯镇总兵

    官名。即“伊犁镇总兵”。清廷以绿营官兵屯戍伊犁时所设指挥官。其所辖之兵不同于关内诸“镇标”之兵,其特点不仅限于戍守、听差,且用于大兴屯田和建筑城署。乾隆二十五年(1760),伊犁办事大臣阿桂奏设。后陆

  • 通司岗衙门

    驻藏大臣衙门别称。又称作斯岗衙门。位于拉萨大昭寺北。乾隆十五年(1750),驻藏大臣傅清、拉布敦因珠尔默特那木扎勒谋逆,召至衙署楼内诛之,后两大臣遇难,衙署楼房亦被乱党烧毁。十六年,诏于该处为遇难两大

  • 常峒之战

    建国初期广西思恩县(今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毛南族和壮族人民痛歼国民党残敌的战斗。1949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广西省城桂林,驻守广西的国民党残部大多窜往山区,企图负隅顽抗。伪县长也率所部由县城逃往

  • 婆鲁屋拉

    见“艾拉汗”(436页)。

  • 朵甘卫指挥使司

    明代藏区官署名。洪武三年(1370)五月,左副将军邓愈自临洮进克河州(今甘肃临夏),遣人招谕吐蕃诸首领,河州以西朵甘地区诸部归附。四年十月,设置朵甘卫指挥使司,管辖今甘、青、川广大藏区。按明初建置例,

  • 索伦营

    清代新疆伊犁携眷驻防兵。乾隆二十九年(1764)自黑龙江徙置。初有兵1018名、眷属数千名。自立1昂吉、6佐领。设领队大臣1人、正副总管各1员。乾隆三十二年(1767)复增2佐领,设八旗,分左右两翼。

  • 阿萨拉格齐史

    蒙古编年史。音译《阿萨拉格齐·耐日图—音·图克》,亦名《从成吉思汗到乌哈噶图·妥欢贴睦尔的蒙古历史》。喀尔喀蒙古赛音诺颜部贵族占巴(亦译善巴,又名阿萨拉格齐)著,故亦称《占巴书》或《善巴书》。成书于康

  • 乌里雅苏台台站道

    清代西北地区台站道之一。康熙五十四年(1715),设台站保护乌兰固木地区游牧。后被准噶尔军所据。乾隆十九年(1754),清军收复唐努乌梁海地区,建立下述台站;近吉里克、额尔沁、萨木噶勒、阿拉克鄂博、鄂

  • 中寨监军司

    西夏监军司名。建年不详,驻地在中寨,地在葫芦河岸(今宁夏同心县一带),备御宋镇戎军。

  • 瓜尔察部

    见“卦尔察部”(13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