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壮戏

壮戏

壮族民间戏曲艺术。流行于广西、云南壮族地区。用壮语演唱,说唱合一。分师公戏、北路壮戏、南路壮戏等种。师公戏亦名唱师,流行于广西河池、宜山、来宾、贵县、邕宁、武鸣等地。相传清同治间(1862—1874),贵县鹤山村壮族在师公舞的基础上,吸收粤剧、桂剧、彩调的舞台艺术,而创造的一种壮族剧种。伴奏乐器有铜鼓、皮鼓、铜钹、铜铙、管弦、木鱼等。南路壮戏亦称“哈海戏”,因唱腔中常伴有“哈海”、“哈海”之声而得名。主要流行于广西靖西、德保、那坡、大新等地。在靖西提线木偶戏和德保马隘戏的基础上发展而成。靖西提线木偶戏出现于清朝中叶,用当地壮族说唱的曲调“木伦”演唱,用棉线拉着木偶表演。德保马隘戏是用当地民间说唱的曲调“马隘调”、“汉龙调”演唱,也是通过木偶表演。1936年这两种戏剧汇合而发展为南路壮戏。北路壮戏亦称“板凳戏”和“土戏”,主要流行于田林、隆林、西林、百色及云南文山、富宁、广南等地。相传清乾隆、嘉庆年间(1736—1820),田林壮族民间已有半专业戏班,光绪(1875—1908)年间广泛流传到其它地区。

猜你喜欢

  • 逊杜棱

    ?—1645清初蒙古翁牛特部首领。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弟※铁木哥斡赤斤后裔,图兰长子。初为阿噜部济农,服属于察哈尔部。天聪六年(1632),为避察哈尔部林丹汗侵扰,率属众归后金,随皇太极征察

  • 巴尔肯

    达斡尔语音译,“神”之意。亦译作“巴尔汗”。达斡尔族旧时信奉萨满教,凡供有偶像的神,都称为某某巴尔肯,如霍卓尔·巴尔肯(祖神)、吉雅其·巴尔肯(命运神)等。凡不供奉偶像的,一般不称巴尔肯,如他们普遍崇

  • 世良

    见“耶律世良”(1308页)。

  • 孝治

    五代后唐时南诏大长和国肃文太上皇帝郑仁旻年号。约在926年。仅1年。

  • 白箓敕帖

    见“评皇券牒”(1170页)。

  • 外差

    藏语“其差”的意译。※内差的对称。泛指旧时西藏人民依附于各农奴主、被分予少量分地的农奴,向原西藏地方政府支付的一部分负担。包括兵差和普通外差两种。前者指向封建政府所服兵役。后者主要指农奴按照政府开具的

  • 高晋

    1706—1778清朝大臣。满洲镶黄旗人。姓高佳氏。大学士※高斌从子,凉州总兵述明子。雍正十三年(1735),由监生授山东泗水知县。乾隆二十年(1755),累官安徽巡抚,后2年,协办徐州黄河两岸堤工。

  • 雅尔湖故城

    即“交河古城”(876页)。

  • 塔本

    ?—1243蒙古国将领。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畏兀儿人,一说哈密里(今新疆哈密县)人。宋时五设托陀(托陀,意“国老”,其国主所赐号)之子。人以其好扬人善,称之曰“扬公”。初随畏兀儿亦都护※

  • 盖丹培吉楞

    见“古雷寺”(44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