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塔坦达

塔坦达

满语与鄂伦春语音译。满语“塔坦”意为“窝铺”或“外出的住处”,“达”是“头目”或“”的意思。鄂伦春语意为“一个火堆的首领”,两者皆指“家族长”或“狩猎长”、“小组长”。鄂伦春族※“乌力楞”为家族公社时期,家族长享有此称;当其转变为地域公社初期,虽出猎仍以“乌力楞”为单位,实则为狩猎长;当个体小家庭成为鄂伦春社会内生产、生活基本单位时,则为自愿结合,临时组成之三四人或五六人的“安嘎”(一作阿那格)狩猎长或小组长(满族人早期进山采参,以若干人组成小组,也选“塔坦达”主组事)。多选年长、辈份高、狩猎经验丰富、有威望的男性长者充任。有时也推举年轻、善主事、为众所信服之优秀猎手担任。有些深孚众望的年迈“塔坦达”,即使不能随众出猎,仍被推举在家主事;但一般他总是要求另选别人,或由其指定一人担任。职责是决定出猎猎场,安排每个猎手狩猎任务,组织研究和交流狩猎经验,主持分配猎品等。无任何特权,但大家无条件服从其领导。既管理集体事务,也和他人一样参加狩猎,并在主持分配兽肉和皮张时总是取最次的一份。盛行于清代,民国以后渐松弛,“九一八”前后消失。游猎的鄂温克人也有“塔坦达”。

猜你喜欢

  • 庆童

    ?—1368元末大臣。康里人。字明德。益国公斡罗思子。初为仁宗宿卫,历任大宗正府掌判、上都留守、江西、河南、辽阳行省平章政事。顺帝至正十年(1350),调江浙行省。次年,遣军镇压江东、浙西之红巾军。十

  • 萨喜格柱

    帐幕的一种。鄂温克语音译。俗称撮罗子。是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游牧鄂温克人定居以前的住屋。它比鄂伦春族的撮罗子前进了一步,迁徙时可拆卸运走,到另一地架起再用。其构造:先备一直径2.5尺上凿有许多穿孔的圆圈

  • 牟力结簇长官司

    明代四川土司名。洪武十四年(1381)正月置。秩正七品。治所在今四川松潘境。永乐十二年(1414)十二月,曾与松潘地方其他长官司一道遣使入朝贡马,赐以钞、币和袭衣等。洪熙元年(1425),其族人阿兀等

  • 段赤城

    唐代南诏除蟒英雄。白族先民。叶榆(今云南大理)绿桃村石匠(或作铁匠、牧羊人、农民等)。始载于《白古通纪》,后为《南诏野史》、《滇云历年传》、万历《云南通志》、《滇略》、《僰古通纪浅述》和各种方志转述,

  • 赛冲阿

    ?—1828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赫舍里氏。乾隆五十一年(1786),升前锋参领。五十二年,随将军福康安镇压台湾林爽文领导的农民起义。赐号“斐灵额巴图鲁”。五十九年(1794),擢吉林副都统。嘉庆初

  • 纳尔吉河卫

    见“纳剌吉河卫”(1274页)。

  • 庄丁

    清代经营旗地生产的农庄成员。实系农奴。清太祖努尔哈赤将部分“降民”、“来归者”编为民户,编入各种庄田,从事农务及各种徭役,故称。初制,皇庄、王庄乃至旗下官庄,每庄设壮丁10名(或15—20丁),选其中

  • 拉们河卫

    见“列门河卫”(719页)。

  • 拜苦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55)间设。《满洲源流考》作布魁卫,并说清代自齐齐哈尔东北至默尔根(今嫩江县治)第一站有布魁站即该卫所在。

  • 奔戎

    古族名。※戎的一支。居于晋南。周宣王三十六年(前792),曾与※条戎一起击败来伐之周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