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回鹘文

回鹘文

又称回纥文。因古代回鹘人广泛使用这种文字而得名。是公元9世纪中叶到15世纪中亚及新疆等地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也曾是金帐汗国、帖木耳帝国和察合台汗国的官方文字。从15世纪开始,在伊斯兰教的影响下,回鹘文逐渐被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文字所代替。回鹘文源出古代粟特人使用的草体粟特文,是一种音素文字。字母的数目在不同时期不太相同,一般认为有18—22个字母。特点是:元音o与u、o与u、l与i在文字上不加区分,因而只用5个字母来表示8个元音;在辅音方面,b与p、k与g在文字上不加区分,s与、γ与h在多数文献中也不加区分。各字母在词首、词中和词尾位置上一般都有不同的形式。早期回鹘文行款是从右向左横写,后期改为从左向右竖写。文中通常使用一点或两点作为标点符号,有时也用4个点的符号来表示段落。在字体上有木刻印刷体、写经体、楷书体和草体之分。回鹘文对周围其它民族也产生过较大的影响。13世纪初在回鹘文字母的基础上有了回鹘式蒙古文。在最初的几百年间,它的笔画结构、基本拼写规律和书写体式都和回鹘文相似。16世纪末满族又从蒙古族那里接受了这种文字,创制了满文。回鹘文文献十分丰富,种类繁多。有不少有名的文学作品,如传世之作《福乐智慧》、《乌古斯可汗的传说》、《真理入门》、《古代吐鲁番民歌》和译作《两王子的故事》、《伊索寓言》等。有些佛教文献也具有文学的特色,如译自古代焉耆语的《弥勒会见记》被认为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剧本。宗教方面的以佛教内容的为多。回鹘人西迁以后用回鹘文翻译了大量的佛经,如《金光明最胜王经》、《玄奖传》、《妙法莲花经》、《八阳神咒经》、《阿弥陀经》、《华严经》、《大云清雨经》等。还有一些是其它宗教的,如摩尼教的《摩尼教徒忏悔词》,景教的《福音书》、《圣乔治殉难记》,早期伊斯兰教的《圣徒传》、《升天记》等。用回鹘文书写的碑铭主要有乌兰浩木碑、高昌土都木萨里修寺碑、亦都护高昌王世勋碑、酒泉文殊寺碑等。此外还有大量的社会经济文书、历书、医学著作以及两种语言的对照词典等。从事回鹘文文献研究的主要有中国、德国、匈牙利、法国、原苏联、日本、土耳其、美国的学者。

猜你喜欢

  • 勐腊土把总

    清代云南车里宣慰使司辖下傣族土职。其先为刀匾勐,传至召糯,于清雍正(1723—1735)间随征有功,授土千总职。糯死,子义降等承袭。1937年,刀镇邦袭职,1948年死。

  • 叶密立

    又译叶密里、也迷里、业瞒。①河名,即新疆额敏河。 ②地名,在额敏县东南额敏河南岸。※耶律大石西征,1132年在此建城,称※菊儿汗,建元※延庆。成吉思汗分封诸子时,以其地封给第三子窝阔台(太宗)。窝阔台

  • 闯保爹保妈

    壮、布依族旧时生育习俗。流行于广西壮族及贵州南部布依族民间。幼童久病不愈或独生子女,经巫师或巫婆卜卦,认为幼童“命薄”,须找“保爹保妈”方能健康成长。其法:在夏历二月初二花婆诞辰日,带着鸡鸭酒肉到桥头

  • 末些蛮

    元代古族名。今纳西族。又作“摩些”等。为汉晋时“摩沙夷”、唐宋时“磨些蛮”的同音异译。元李京《云南志略》:“末些蛮,在大理北,与吐蕃接界,临金沙江。”元代居住地区基本与南诏、大理时期相一致,以通安、宝

  • 后晋高祖皇后李氏

    ?—950即后晋李太后。五代后唐明宗李嗣源第三女。父为代州刺史时,嫁石敬瑭为妻。天祐十五年(918),生子重信。天成三年(928),封永宁公主,长兴四年(933),进封魏国公主。清泰二年(935)。改

  • 毛拉穆莎·莎依然米

    1836—1917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史学家和诗人。一译毛拉木沙·赛拉米。年轻时于库车“萨克撒克”经院修习古兰经、圣训、历史、文学、历法、天象、地理,以及阿拉伯文、波斯文等,成绩卓异。咸丰四年(1854)

  • 巴故告亚罗

    见“活路头”(1733页)。

  • 普济州长官司

    清代四川彝族土司名。明洪武七年(1376),贵州普定卫吉三嘉奉调从征四川宁、越2卫,授普济州土知州。不久,置普济长官司(治今四川米易县西北),以吉氏为长官。清康熙四十九年(1710),其后裔吉荣欮归附

  • 盘瓠歌

    参见“高皇歌”(1915页)。

  • 小陇拶

    原名溪赊罗撒。末代青唐王。※唃厮啰疏族※溪巴温子。宋元符二年(1099),因其兄青唐主※陇拶降宋,被青唐(今青海西宁)大首领篯罗结等拥立为新主,时人称之为小陇拶。同年,联结青唐本敦谷、鼎凌宗和省章峡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