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回回

回回

①民族名、古国名或伊斯兰教徒之泛称。始见于北宋沈括《梦溪笔谈》,用以指称回鹘(即回纥),为其音转。公元9世纪回鹘西迁后,葱岭以西之回鹘改奉伊斯兰教,逐渐以族名称教名。在《癸辛杂识》和《辽史》等书中,泛指伊斯兰教徒和国家,如※“南蕃回回”、“回回蕃客”、“回回国”、“回回大食部”等。在《元史》、《元典章》等书中,主要指迁居我国之伊斯兰教徒及伊斯兰教,如“回回人”、“回回令史”、“回回寺”、“回回法”等等。其后,在回回人形成为民族的过程中,此词渐由他称变为回回民族之自称。在明清两代文献中主要指※回族,如“回回人”,简称“回人”或“回民”。有时则泛指伊斯兰教和信仰此教之民族,如“回回教门”、“回回教”,简称“回教”。清代对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其他少数民族也多加称“回”字,如新疆※维吾尔族称“缠回”,甘肃※东乡族称“东乡回”,青海※撒拉族称“撒拉回”,并称新疆为“回疆”、“回部”等。 ②元朝大臣。字子渊。回回人。祖籍康里。平章政事※不忽木子。世为贵族。嗜学能文。初为成宗宿卫,擢太常寺少卿,改太常院使。武宗至大(1308—1311)间,调大司农卿,历山南廉访使,江南行台治书侍御史,淮西廉访使,改河南廉访使,有政绩。不畏权势,抑劣举贤,严惩不法。延祐七年(1320),英宗即位,由任户部尚书,继拜南台侍御史,改参议中书事。参与议定刑书。泰定(1324—1328)初,奏减漕运粮数,以减轻东南民众负担。授太子詹事丞。升翰林侍讲学士,迁江浙行省右丞。文宗立,任宣政院使。奏请汰僧道,其田与民同赋。历仕数朝,与弟※巙巙皆为当时名臣,被誉为“双壁”。

猜你喜欢

  • 建极

    唐代南诏国第十一代王世隆(酋龙)年号。860—?年,后改元“法尧”,终止年代及改元时间均不详,有文献可查者有13年。

  • 素嫩扎本根

    见“敖洛克腾”(1795页)。

  • 顺宗

    见“耶律濬”(1305页)。

  • 哈哈珠子

    满语音译。“童仆”之意,或作“小厮”。指清代八旗大员中幼年子弟被挑选入宫侍候皇子的小使。待遇低微。其制以京师八旗大员子弟为限,凡年在11—13者皆与选。被挑取者轮日入值,每一皇子身侧,一值凡两人,三四

  • 北魏昭皇帝

    见“拓跋禄官”(1361页)。

  • 咸丰帝

    即“奕”(1719页)。

  • 长宁宫

    契丹王朝所置宫卫名。契丹语称作“蒲速盌斡鲁朵”(“蒲速盌”意为“兴隆”,“斡鲁朵”意为“宫”)。为应天皇太后※术律平(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后)所置宫卫。宫卫制是契丹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辽史·营卫志》:

  • 载初

    大燕皇帝安庆绪年号。757年正月至十月,凡1年。

  • 土都指挥使

    官名。明代于各省设都指挥使,为一省最高武官,上隶五军都督府,听调于兵部,下辖卫所。在少数民族地区设羁縻卫,亦以此名义封授当地大豪酋,颁赐印信、诰命、冠带,秩正二品,准世袭。命其守土安民,惩伐抢掠反叛,

  • 基诺族起义

    基诺族人民反对国民党压迫剥削和争取民族生存的武装斗争。亦作“攸乐山起义”。1941年11月下旬,云南西双版纳基诺山(原称攸乐山)基诺族头人飘白因不堪国民党的苛征暴敛,含愤服毒自杀,激起人民不满,各寨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