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四译馆

四译馆

清代职司翻译边疆各民族及部分外国贡使表文之机构。顺治元年(1644)置。前身为明四夷馆。初隶翰林院,由太常寺汉少卿1人统摄。下设回回、缅甸、百夷、西番、高昌、西天、八百、暹罗8馆,有序班20名、朝鲜通事官6名(后增至10名)。十四年(1657),以员外郎品级通事1人,兼掌会同馆印。不久罢。乾隆十三年(1748),以馆内承办事少,被并入礼部会同馆,更名“会同四译馆”,由礼部郎中兼鸿胪寺少卿摄馆事。会同馆大使1名,朝鲜通事官14名,画吏8名,皂隶6名,馆夫18名照旧保留。又将回回、高昌、西番、西天合为一馆,称西域馆;将苏禄、南掌、暹罗、缅甸、百夷、八百合为一馆,称百夷馆。凡其贡使所进表章,皆译成汉文,分别门类,上报朝廷,供随时取阅。光绪二十九年(1903)裁撤。

猜你喜欢

  • 詹应鹏

    明朝官员、史学家、伊斯兰教学者。字冲南。安徽宣城人。回族。左副都御使詹沂长子。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历户曹三仕。熹宗天启(1621—1627)年间,请立新旧二库以资边饷,出纳有度,国计赖之。历

  • 十睑

    唐代南诏地方行政区划名。睑,又作��、赕、睒。《新唐书·南诏传》:“夷语睑若州”,十睑即十州。其名曰:云南睑、白崖睑(又称勃弄睑)、品澹睑、邆川睑、蒙舍睑、大釐睑(又称史睑

  • 阿城铜牌

    契丹大字铜牌。至今所发现的契丹字铜牌极少,仅三、四枚,此其一,于黑龙江哈尔滨市西南阿城地方出土,现藏黑龙江博物馆。牌身长方形,长6厘米,宽2厘米。牌上契丹字为空心楷体,正面1行4字,背面两行约18字,

  • 纳葛里

    辽、金时地名。女真语,“居室”之意。女真族本迁徙无常,至金献祖完颜绥可时乃徙居海古水(今黑龙江省阿城县东北海沟河),耕垦树艺,始筑室,有楝宇之制,人呼其地为纲葛里。随着定居和居室的出现,反映客观存在的

  • 女真语官职

    据历史记载,女真族于建国前,乌古逎时期(1021-1074)始建官属,时官称多以女真语名之。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称帝建金(1115年)后,于建国初期仍沿用。汇如下表。金熙宗完颜亶(1135-1149)实行

  • 哈达罕站

    清代驿站名。内蒙古喜峰口蒙古驿道上最后一站。据《黑龙江通志》卷62载,在景星旗西南20余里,东北距齐齐哈尔直路120里。

  • 契臂

    古代越人表示盟誓的一种风俗。《淮南子·齐俗训》:“胡人弹骨,越人契臂,中国歃血,所由各异,其于信一也。”也有说是文身之一种。

  • 阿勒泰岩画

    分布于新疆阿勒泰地区所辖阿勒泰、布尔津、富蕴、青河、吉木乃、哈巴河、福海等地,已发现岩画近千幅。时代从公元前1千年左右延续至蒙元时期,是历代游牧于此的各游牧民族的遗迹。羊、鹿等各类动物以及狩猎、放牧、

  • 唐努乌梁海

    清代乌梁海部落名。“唐努山乌梁海人”省称。大多数为古都播人后裔。蒙元时期称秃巴思、秃巴等。元太祖二年(1207),附入蒙古。明属瓦刺。17世纪初年,被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台吉硕垒乌巴什并吞。后服属于清,

  • 乌纥堤

    371—405晋代吐谷浑王。一名大孩。吐谷浑氏。※视连子,※视罴弟。晋安帝隆安四年(400),兄卒,以兄子树洛干年幼,继王位,娶兄妻念氏。史称其“性懦弱,耽酒淫色,不恤国事”,妻念氏专制国事。在位期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