噶布什贤超哈
即“前锋兵”(1743页)。
即“前锋兵”(1743页)。
见“高附”(1907页)。
战国时期赤狄的反魏起义。周定王十三至十四年(前594—前593),赤狄潞氏、甲氏、留吁、铎辰等先后被晋景公击灭,部众并入晋,充当晋国的农奴和军卒。春秋末至战国初,赤狄不堪役使,不断起来反抗晋、魏的统治
见“元诩”(227页)。
部分彝族的自称。彝语音译,意为新分出来的一支彝人。主要分布在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及巍山、景东、普洱、澜沧、西畴、广南、弥勒、泸西、文山、开远、新平、易门等地。 详见“彝族”(2594页)。
?—1636清初将领。察哈尔部人。蒙古族。鄂尔沁氏。初为察哈尔林丹汗护卫。天聪六年(1632),后金皇太极率兵伐察哈尔,见林丹汗兵败,持元初帝师八思巴所铸嘛哈噶拉金佛,率百余人投后金,隶蒙古正黄旗,授
书名。藏文佛学古典名著。又作《布敦佛教史》。全称《善逝教法源流大宝藏论》,别译称《佛教史大宝藏论》、《善逝教法史》、《布顿佛教史》等。布顿·仁钦朱(1290—1364)著。成书于元至治二年(1322)
1597—1642明代诗人、书画家。字人望。云南永昌(今保山县)人。回族。天启五年(1625)庶吉土。崇祯九年(1636)选任解元。曾寓居金陵(今南京),与弟仲侗均有诗名。曾任永昌府太史。崇祯(162
见“十二安”(8页)。
吐谷浑氏族、部落名。以部为氏。又作他娄屯、七那楼、乙那楼、那蒌氏、那蒌,后改称蒌氏。本为辽东鲜卑。晋太康年间(280—289),随*吐谷浑西迁甘肃、青海一带,成为吐谷浑国诸部之一。鲜卑拓跋氏所建北魏政
河流名。与左江流域同为壮族聚居区,故常以左、右江代表壮族地区。左江主要是侬峒地,右江主要是黄峒地。发源于云南广南龙山,流至百色纳澄碧河后称右江,经田阳、田东、平果、隆安,至邕宁宋村(亦称合江村)与左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