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噶举派

噶举派

藏传佛教教派之一。藏语音译,又作迦举派,意为“口传派”。该派源自印度佛学家谛洛巴大师及尊者阿底峡之教授。11世纪,玛尔巴创立。其曾从阿底峡学法,并在印度亲身闻法于谛洛巴,因其能“领亲语教授之源”,“噶举”之名即源于此。该派特点是:所传密法全靠师长口传心授,即特别重视师徒口耳相传的密诀。集密、四坐、六法分身及迁识“四大教授”为此派之特色,喜金刚及六法拙火定等法门也为该派之重点教授内容。其传承人依次是:玛尔巴——米拉日巴——达波拉杰。该派支系众多,有※香巴噶举和※达波噶举两大传承。此派所传教法以大手印法(即恰甲钦波)为其独帜,并融合噶当及噶举两派教法。以宋宣和三年(1121)所建岗波寺为本派根本道场。该派之代表作是达波拉杰的《解脱道庄严论》。达波拉杰有4大弟子,后又分为4支派,其中帕竹派又分4个小支派,即所谓噶举派的“四大八小”,“四大”指:噶玛噶举、蔡巴噶举、拔绒噶举、帕竹噶举。“八小”指:止贡巴、达垄巴、雅桑巴、主巴、绰浦巴、修赛巴、叶巴、玛仓巴(后五者均已逐渐消弱)。在格鲁派(黄教)得势之前,噶举派以其众多的联合势力与各派抗衡。噶举的一些支派还成为政教合一的地方势力,元代受封为万户府。其间帕木竹巴派还建立了以山南乃东为中心的帕竹地方政权,取萨迦派而代之,令行全藏,明朝册封的大宝法王、阐化王等即出自噶举派。

猜你喜欢

  • 称海宣慰司

    元边疆地区行政机构。大德十一年(1307)建和林行省时置。隶岭北行省。司治镇海战,又作称海城,故址约在今蒙古国科布多之东,为成吉思汗攻金回师后命大臣镇海领所俘人户就地屯田,于兀里羊欢之地建筑。因地近金

  • 赛因塔喇

    准噶尔地名。位于今新疆阜康县城东。准噶尔语, “赛因”意为“良”, “塔喇”意谓“田”。以其地膏腴,宜种植,故名。唐时属北庭都护府管辖,明隶瓦剌。策妄阿拉布坦和噶尔丹策零统治时,为准噶尔重要农业区域之

  • 炳多优

    瑶语音译,意为“平地瑶”。部分瑶族自称。分布于广西恭城、富川和湖南江华等地。居地较为平坦,又因长期与汉族多有交往或杂处,故在瑶族中生产力水平较高,大多说汉话。

  • 家庭公社

    原始社会中后期由若干血缘近亲家庭组成的一种社会经济单位。萌芽于母系氏族晚期,普遍存在于父系氏族制阶段。在母系氏族繁荣期,氏族内划分出若干个母系大家庭公社作为生产和生活的单位,实行平均分配,民主管理,生

  • 国阿辇斡鲁朵

    见“永兴宫”(636页)。

  • 索格召

    鄂温克语音译。是额尔古纳河畔鄂温克人对野生鹿的称呼,对已驯养成家畜的驯鹿称“鄂伦”。详“驯鹿”。

  • 国制

    契丹王朝对治理契丹民事制度的称呼,与“汉制”相对而言。契丹建国后,对契丹人和汉人(包括渤海人)采取不同的管理制度。《辽史·百官志》称:“契丹旧俗,事简职专,官制朴实。”“至于太宗,兼制中国,官分南、北

  • 热海

    见“阗池”(2386页)。

  • 奚六部大王

    见“回离保”(781页)。

  • 楼烦之戎

    古族名。一说为狄种。春秋时与林胡并居于晋北。战国时东与赵为邻,居晋西岚山。赵武灵王来攻,附属于赵。汉初,匈奴强大,举兵南下,与林胡皆为所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