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尔喀赛音诺颜部中前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跨济尔马台河、鄂尔浑河、翁金河。东至鄂尔浑河,南至布尔察克接军台,西至乌拉罕诺尔,北至济尔玛台。有佐领1,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康熙二十七年(1688)附清。三十年,素泰伊勒登受封札萨克镇国公。雍正九年(1731)其孙阿努哩以迎清军击准噶尔,且供驿粮,晋固山贝子。阿努哩孙罗卜藏车璘,于乾隆二十年(1755)督理乌兰乌苏、乌鲁木齐驿务时,拒阿睦尔撒纳逆军劫驿,战死,褒晋贝勒,后嗣以此爵位继袭,掌管旗务。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跨济尔马台河、鄂尔浑河、翁金河。东至鄂尔浑河,南至布尔察克接军台,西至乌拉罕诺尔,北至济尔玛台。有佐领1,会盟于齐齐尔里克盟。康熙二十七年(1688)附清。三十年,素泰伊勒登受封札萨克镇国公。雍正九年(1731)其孙阿努哩以迎清军击准噶尔,且供驿粮,晋固山贝子。阿努哩孙罗卜藏车璘,于乾隆二十年(1755)督理乌兰乌苏、乌鲁木齐驿务时,拒阿睦尔撒纳逆军劫驿,战死,褒晋贝勒,后嗣以此爵位继袭,掌管旗务。
由绥远(今呼和浩特)至包头。1921年2月由民国政府交通部提请国务会议批准,在国内发行公债500万元,并向日本东亚兴业会社借贷日元300万元,为筑路经费。1921年10月动工,经一年多的修筑,至192
古地名。为渤海诸城之一。是渤海通往黑水靺鞨的交通要冲。故址皆认为在今黑龙江省依兰县附近(有具体指为县治西南之马大屯),旧有说在镜泊湖附近的德林沃赫。
?—1839清朝将领。满洲镶黄旗人。姓富察氏。嘉庆六年(1801)进士。改翰林院庶吉士。十七年(1812),官吏部左侍郎。十八年,因承修泰陵宝城膨裂多处获罪,发盛京充当披甲。二十三年(1818),释回
明代蒙古法典。亦译作《阿勒坦汗法典》。东蒙古※土默特万户首领※俺答汗(阿勒坦汗)主持制定。据法典前言推测,约颁布于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传入蒙古之后、俺答汗去世之前的万历九年(1581)。法典正文则制
见“慕容暐”(2436页)。
①突厥可汗、西辽皇帝及蒙古一些部首领的称号。又译局儿罕、菊儿罕、菊律可罕、葛儿罕。“罕”又作“汗”。《史集》释为“威武”;《元朝秘史》译作“普皇帝”,意“诸部共主”、“全体之君主”,“犹言大汗也”(《
东汉时鲜卑首领。※檀石槐之子。汉灵帝光和(178—184)中,父死,代立。才力不及其父,因贪淫并断法不平,部众多有叛离者。后出攻北地(治今宁夏吴忠县西南黄河东岸),被射死。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洮州卫,在今甘肃临潭县境。成化十二年(1476),其族人札答等入朝贡马及氆氇、盔甲等物,赐以衣服、彩缎。十九年(1483)十二月,首领郭些儿等来朝,贡马及盔甲等物,赐之彩缎、绢钞等;
清代蒙古阿拉特(平民)向封建领主缴纳的一种赋税。原为劳役租和实物租,货币流通后,渐改为货币租。阿拉特将自己的牲畜和畜产品出售到市场后,换取货币,然后向其封建领主缴纳赋税。19世纪以后,随着蒙古地区招垦
即西藏佛教。俗称喇嘛教。指以西藏为主的藏区传播的佛教,或指藏语系地区传播的佛教。藏文今译作“bod brgyud nang bstan”(藏传佛教)。初源于印度与汉地,藏族佛教史一般将西藏佛教的发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