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喀尔喀蒙古

喀尔喀蒙古

喀尔喀河两岸蒙古各部的总称。明代为达延汗六万户之一,属左翼。分12部,居河东者为内喀尔喀五部,又称内五鄂托克喀尔喀;居河西河者为外喀尔喀七部,又称外七鄂托克喀尔喀,内五部为达延汗第五子阿尔楚博罗特属部,清初内迁兴安岭东南,相继归附,被编为※巴林、※敖汉、※奈曼、※札噜特4部5旗(后增为7旗),属内札萨克。外7部为达延汗幼子格哷森札札赉尔属部,留居漠北故地,称喀尔喀,分授7子领之,分左右翼。有3汗,称土谢图汗、车臣汗、札萨克图汗。清崇德三年(1638),三汗遣使朝清,定岁纳“九白之贡”(白马8、白驼1)。顺治十二年(1655),清赐盟于宗人府,设8札萨克,分左右翼,由土谢图汗察珲多尔济等8人分掌之。康熙二十七年(1688),为避准噶尔部噶尔丹侵扰,举部内附。三十年(1691),于多伦诺尔会盟,编佐领建旗,自是始称※土谢图汗部、※车臣汗部、※札萨克图汗部。雍正三年(1725),分土谢图汗部西境另置※赛音诺颜部,自是有喀尔喀4部,属外札萨克。至乾隆中,共分86旗。另有喀尔喀右翼部、喀尔喀左翼部,原分属于土谢图汗部、札萨克图汗部。后均因原居地内讧和与首领不和,分别于顺治十年(1653)、康熙三年(1664)内附,建旗,被安置于张家口外塔尔浑河及喜峰口外养息牧河源游牧。

猜你喜欢

  • 阿鲁

    ①元代云南孟定路土官。傣族。忽甸土官忽鲁马子。至元二十九年(1292)十二月,受麓川路军民总管达鲁花赤阿散之子招,入觐元朝,进金索、鳞胆、毡衣、虎豹皮等,并进言:其地东南邻境,未附者约20万,慕化愿附

  • 几何印纹陶

    新石器时代晚期越族先人陶器纹饰的典型代表和重要文化特征之一。花纹大多用陶印模捺印或拍印而成,有方格、曲尺、圆圈、米字、人字、之字、平行直线、回字、波浪、筐篮等等图案。在我国东南部和南部古越人居住的广大

  • 色尔腾部

    肃北色尔腾地区蒙古族人总称。雍正九年(1731),阿喇布珠尔遗裔自色尔腾地区迁走后,牧地荒芜,无人驻牧。乾隆三十一年(1766),青海北左翼右旗札萨克固山贝子罗卜藏色布腾,因受郭罗充克克地区藏族牧民劫

  • 段俊

    ?—1332元代云南大理第七代总管。亦称信苴俊。白族。大理人。※段隆子。元文宗天历元年(1328,一作至顺二年,1331),继任大理总管,被元廷封为云南行省平章政事,段平章之号始于此。在职期间,蒙古在

  • 甲达细雄

    见“铁虎年清册”(1880页)。

  • 赤亭

    古地名。《续汉书·郡国志》:武都郡下辨县有赤亭。汉灵帝分陇西、武都二郡地,设南安郡领属。在甘肃成县西北。东汉末,烧当羌一部首领迁那率种人内附,汉朝嘉之,假冠军将军、西羌校尉、归顺王,安置于此。传至玄孙

  • 阿尔泰乌梁海印

    印信。已收存者有4颗。其中有银印3,即:阿克索彦旗长印,左翼贝子旗旗长印,“管理阿尔泰乌梁海右翼长之印”。两扎萨克旗印质地、形状相同,通高11.4厘米,重4550克。方形,边长10.55厘米,印高2.

  • 吴国佐

    ?—1601明代侗族农民起义首领。贵州黎平县人。侗族。曾为生员。二十八年(1600),与同县草坪寨侗族石篡太联合起义,周围侗族纷纷响应。自称“天皇上将”,封石篡太为“太保”。率义军首攻上黄堡,并以诱敌

  • 多铎和

    ?—1652清朝将领。蒙古镶黄旗人。博尔济吉特氏。世居扎鲁特。初任牛录章京。天聪二年(1628),随军征明锦州,获马千匹。崇德五年(1640),复围锦州,率本甲喇兵败松山援军。七年(1642),再围锦

  • 笳管

    即“觱篥”(254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