喀尔喀札萨克图汗部中右翼末旗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噶尔噶图接本部左翼右旗界,西至毕济接札哈沁游牧界,南至鼐图尔接本部右翼左旗界,北至札木图接本部中右翼左旗界。有佐领1,会盟于札克必拉色钦毕都哩雅诺尔盟。初,噶尔丹掠所部,墨德卓哩克图族溃奔青海,康熙四十三年(1704)乞还牧喀尔喀,诏许之,授一等台吉。五十三年通谟克嗣,兼授札萨克。雍正二年(1724)以功封辅国公。乾隆四十六年(1781)议叙,诏准世袭罔替。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噶尔噶图接本部左翼右旗界,西至毕济接札哈沁游牧界,南至鼐图尔接本部右翼左旗界,北至札木图接本部中右翼左旗界。有佐领1,会盟于札克必拉色钦毕都哩雅诺尔盟。初,噶尔丹掠所部,墨德卓哩克图族溃奔青海,康熙四十三年(1704)乞还牧喀尔喀,诏许之,授一等台吉。五十三年通谟克嗣,兼授札萨克。雍正二年(1724)以功封辅国公。乾隆四十六年(1781)议叙,诏准世袭罔替。
西域古地名。见《新唐书·西域传》。《隋书》作诃咄。《大唐西域记》作珂咄罗。《新唐书·地理志》作骨咄施。《册府元龟》作骨吐。或译胡塔梁。大业十一年(615)向隋遣使贡献。龙朔元年(661)唐以骨咄施沃沙
古县名。西汉置。为辽东郡辖18县之一,是西部都尉驻地。后人皆认为,“无虑”即“医巫闾”(山名)之省称与异写。县治在今辽宁北镇县境(一说为县东南大亮甲村)。东汉安帝时(107—125),划归辽东属国,旋
见“布智儿”(468页)。
清外蒙古诸旗之一。牧地东至萨喇塔拉接本部右翼左旗界,西至札尔满接瀚海界,南至鄂罗克依接本部左翼后旗界,北至保喇接本部右翼后末旗界。有佐领一个半,会盟于札克必拉色钦毕都哩雅诺尔盟。车臣诺颜乌尔占于康熙二
见“头克汗”(631页)。
西藏喇嘛僧。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准噶尔部策妄阿拉布坦遣大策凌敦多布扰据西藏后,应聘往准噶尔地区布教。乾隆八年(1743),噶尔丹策零遣吹纳木克等进藏礼佛,随队返归。清廷恐其在藏生事,令驻藏副都
元代社会基层组织,参见“隅”(2135页)。
见“山寨夷”(119页)。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作者不详。民国六年(1917)成书,手抄本。书中记载城垣、衙署、营制、将军、协领、副都统、名讳、八旗满洲、蒙古协领、佐领、防御、骁骑校、领催前锋、马甲、步甲、马匹、马厂地、操演
见“喀尔提锦部”(22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