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喀喀穆

喀喀穆

? —1668

清朝将领。又作喀喀木。满洲镶黄旗人。萨哈尔察氏。塘噶里之子。先世居乌喇部。崇德三年(1638),授吏部理事官。五年,从征虎尔哈部。七年(1642),随征明松山。八年,擢吏部参政。屡从征战。顺治元年(1644),署副都统,随军入山海关,败李自成起义军,加一云骑尉。四年(1647),率兵讨伐叛将土光泰,驻军郧阳。五年,驻防荆州。后还京,兼任镶黄旗副都统。三遇恩诏,晋爵三等男。九年(1652),同都统噶达浑等至贺兰山分兵搜剿犯边之鄂尔多斯部多尔济等。后授镇守江宁(今江苏南京)总管。十年,拜靖南将军,进军潮州,讨叛将郝尚久,围剿张献忠起义军。十六年(1659),与总督郎廷佐等抵抗郑成功,力守江宁。康熙元年(1662),改任江宁将军。

猜你喜欢

  • 曹本贵州通志

    即“康熙前贵州通志”(2103页)。

  • 铺马圣旨

    元朝颁发的乘驿玺书。又称“御宝圣旨”。《元史·兵志四·站赤》:“驿传玺书,谓之铺马圣旨。”一般公事差遣皆凭之乘驿。以蒙古文字书写,上分别注明起马数目,从1匹至10几匹不等。通常由中书省奏准,颁发给诸王

  • 毕利

    蒙古族吹管乐器。亦称毕利古,蒙古语言译。汉族称之为蒙古角、大号筒、大长角号、小长角号。源于藏族,藏语称为“筒钦”(意为大号),在寺庙中使用。明代西藏画师所作《八思巴唐卡画传》中,有一轴表现元朝帝师※八

  • 五部帅

    汉末至晋初并州匈奴五部首领。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一年(216),南匈奴呼厨泉单于入朝于魏,被魏王曹操留于邺,分其众为五部,每部立其贵族为帅,称“五部帅”。呼厨泉兄於扶罗子刘豹为左部帅,其余部帅皆以刘氏为之

  • 白文玉

    明代云南元江因远罗必甸土司。《明史》未指明其族别,按当地及其邻近墨江等地白姓为哈尼族,故其可能为哈尼族。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元江路为府。十七年以那直(傣族)为知府。十八年置因远罗必甸长官司隶之

  • 佤语音译,意为“寨子”或“地方”。解放前云南西盟佤族地区对村寨的称呼。最早可能是指氏族公社的聚居地,后来随着氏族公社的解体,逐渐演变为地缘性村寨,每个村寨大多住有不同姓氏,已不是以血缘为纽带的整体。大

  • 阿阑豁阿

    传说中蒙古尼伦诸部女祖先。又译阿兰果火、阿抡郭斡。“阿阑”为名,“豁阿”为蒙古语“美丽”之意。蒙古国创建者※成吉思汗十一世祖母。火里秃麻部人。首领豁里刺儿台蔑儿干之女。原居阿里黑兀孙(今勒拿河上游)地

  • 打赖宰生台吉

    明代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领主。又译称我摺进台吉,简称打赖台吉或宰生台吉。孛儿只斤氏。※俺答汗孙,※辛爱黄台吉第七子。驻牧于兴和(今河北张北附近)及以北地区,拥兵万余骑。在山西新平市口等处与明朝互市,同明关

  • 孟格布录

    见“猛骨孛罗”(2078页)。

  • 长沙蛮

    古族名。汉至宋代长沙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以地名作族称。春秋战国时泛称※蛮方、※荆蛮、南蛮。秦分黔中地置长沙郡,汉改长沙国,故名。晋代始有※槃瓠蛮后裔之说。汉永寿三年(157),举兵屯众于益阳(今湖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