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唃厮啰

唃厮啰

①人名(997—1065)唃厮啰政权创建者。清人译作“嘉勒斯赉”。吐蕃王朝赞普后裔。生于高昌磨榆国。原名欺南凌温。12岁时被河州羌人大贾何郎业贤携至河州(今甘肃临夏),安置于心城。后又为当地大户耸昌厮均迁至移公城(在今甘肃夏河县境),并欲於河州※“立文法”(结盟定号令之举)。时“河州人谓佛为‘唃’,谓儿子为‘厮啰’,自此名唃厮啰”(《宋史·吐蕃传》)被誉为佛的化身,诸族竟相拥之。大中祥符七年(1014),首次向宋朝进贡,与宋建立政治联系,受宋封为“殿直充巡检使”。及年事稍长,与属下宗哥(今青海平安驿)大首领李立遵不协,遂率亲信赴邈川(今青海乐都),为当地大首领温逋奇拥立。天圣十年(1032),以温逋奇发动宫廷政变,欲废己自立,一举平息其叛乱。旋举族徙青唐(今青海西宁),以青唐为中心,建立起以吐蕃人为主体的多民族地方政权,立法建制,拥众数十万。在位期间,注意发展与甘州回鹘、辽、西夏和宋的睦邻关系,奉行附宋抗夏以自保的政策。同年,受宋封为宁远大将军、爱州团练使,邈川大首领。与宋开展茶马互市,同时积极发展与西域的贸易。景祐二年(1035),遭西夏李元昊攻,失牦牛城(今西宁市北),领兵据青唐,婴城自守,趁机反击,获胜。康定元年(1040),与宋使刘涣共商讨夏大计,并奉献誓书及西州地图,重申与宋协力抗夏的决心。受宋加以封保顺河西军节度使。曾两次击败西夏主李谅祚军。 ②古国名。宋代河湟吐蕃首领唃厮啰所建地方政权。故史称“唃厮啰”,亦称“邈川吐蕃”。最盛时,疆域西北至祁连山麓,与西夏国接壤,西极青海湖大草原,西南至今青海果洛一带,东南至今甘肃甘谷县西。政治中心在青唐(今青海西宁)。唃厮啰死后,※董毡、※阿里骨、※瞎征、※陇拶、※溪赊罗撤(小陇拶)相继执政,历6代,凡70余年。其地为西域与中原交通要冲,商业颇为发达。以茶马互市与中原地区有频繁经济往来,诸国主历受宋封赐。崇宁三年(1104)为北宋所灭。

猜你喜欢

  • 平定回部告成太学碑文

    碑铭。乾隆二十四年(1759)立于北京国子监。清高宗弘历撰文,以满、汉文镌刻。分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引言,后半部为四言韵文。记述大小和卓木引兵叛乱及清军出师击敌经过。为研究清军平定布拉呢敦、霍集占之乱重

  • 玉树调察记

    书名。周希武撰。是书为作者1914年随民国政府勘界大员周务学在玉树的考察记。全书原分上、下两卷,附宁海纪行一卷。1919年商务印书馆刊行。因印数有限,1986年青海人民出版社根据吴均校释重新印制发行。

  • 嘉靖东南平倭通录

    书名。明代撰,不著撰人。内容记述明嘉靖年间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指福建、浙江、广东等地),遭受倭寇之乱,以及各族人民抗倭经过。编年体,逐日详细记载抗倭过程。其中所述湖广土司率永顺、保靖、酉阳、容美土兵以及

  • 罗卜藏达尔扎

    ?—1767清代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部贵族。※阿喇布珠尔孙,※丹忠之子。清乾隆五年(1740),袭多罗贝勒,因年幼由理藩院遣官代理。十八年(1753),授札萨克。二十四年(1759),主持部务。三十二年

  • 采桑之役

    春秋时期晋国和白狄之间的战争。春秋初,白狄居牧于陕北和晋西北一带,晋献公为“启土”,以武力驱逐狄人。周惠王二十四年(前653),晋将里克率兵侵入狄地采桑(今山西吉县),击败狄师,狄人被迫退走。因狄人势

  • 杨六

    见“耶律杨六”(1313页)。

  • 亦儿古里卫

    见“亦儿古里卫”(874页)。

  • 旧五代史

    纪传体五代十国史书。原名《梁唐晋汉周书》,总称《五代史》。后为区别欧阳修《新五代史》而用今名。五代北宋间薛居正(934—985)监修,卢多逊(934—985)等撰。150卷,凡本纪61卷,列传77卷,

  • 江口县

    县名。位于贵州东北部。境内有土家、苗等民族散居。唐代置辰水县,属充州。宋属沅州。元置省溪坝处军民长官司、后改为省溪坝场蛮夷长官司;又置提溪等处军民长官司、大万山苏葛办等处军民长官司,皆属思州安抚司。明

  • 云南志略

    云南地方志书名。元李京(字景山)撰。4卷。成于大德七、八年(1303—1304)间。自述作是书经过及内容为:大德五年春,奉命为乌撒乌蒙道宣慰副使,比到任,因“八百媳妇”战事,措办军需,二年间遍走乌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