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哈尼文

哈尼文

我国哈尼族使用的拼音文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哈尼族没有与自己的语言相适应的文字。50年代初,国家组织人力对哈尼语进行了调查研究,于1957年创制了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经国家民委批准后,于1958年在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试行至今。哈尼文以哈雅方言的哈尼次方言为基础方言,以绿春县大寨哈尼话为标准音,共有26个字母,与国际惯用的拉丁字母排列顺序相同,字母名称与汉语拼音方案相一致。哈尼文有26个辅音字母,9个元音字母,3个声调字母。清塞音、塞擦音声母送气与不送气用相同的字母表示,凡与紧元音相拼的读不送气,与松元音相拼的读送气;用重叠字母表示浊擦音:f用来拼写汉语借词;辅音b、p、m与i起首的韵母相拼时,读腭化音;元音u和uv、i和iv自成音节时在前面分别加w和y。用v表示紧元音,有9个双字母和5个三字母表示一个音位。哈尼文试行以来受到哈尼族人民的热烈欢迎。曾先后举行了多次专业培训班,云南省少数民族语文指导工作委员会及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对哈尼文的推行十分重视,编写和出版课本、对照词汇和通俗读物,大力开展推行哈尼文的教学工作,与此同时哈尼文在哈尼语广播、影视译配、文艺演出、民间文学的整理等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哈尼文在提高哈尼族文化素质,促进哈尼族地区两个文明建设方面将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

猜你喜欢

  • 乙辛

    ①契丹语,一地方单位名称。为※宫卫制(斡鲁朵)下一※瓦里(由※籍没奴隶组成)名。终辽之世,共置十二宫一府,十二宫皆设有瓦里。乙辛为孝文皇太弟※耶律隆庆※敦睦宫下之一瓦里。此词语亦作人名,《辽史·道宗纪

  • 兽骨架

    部分台湾高山族人贮藏野兽头骨(主要是腭骨)的竹木架子。如部分泰雅人、布农人和阿里山曹人在居屋外建一小屋,内置竹、木构成的架子,将狩猎来的野兽头骨陈列架上,狩猎工具也贮藏于此,并视为猎神的处所,禁止妇女

  • 勐腊傣族护界斗争

    勐腊傣族人民保卫边疆的斗争。1946年,法帝国主义者为侵占云南西双版纳勐腊县土地,将界碑偷偷移进中方境内十余公里,当地群众发现后即将其移回原处。此后法军虽多次偷移界碑,均被傣族群众一次又一次地搬回。法

  • 三失之训

    辽太宗临终前的感言。会同五年(942),辽太宗耶律德光挥兵南下攻打后晋,九年(946),军入汴京,灭晋。次年二月,登正殿,行大典,受百官朝贺,改元大同,并改国号为“大辽”。随即遭中原民众强烈反抗,宋、

  • 耶律偶思

    见“偶思”(2072页)。

  • 賨国

    见“賨人”(2294页)。

  • 李月下

    见“李满住”(1043页)。

  • 曹人

    居于台湾山地的高山族一支。人口有4724人(1975年)。分为南北两部:北部以阿里山为中心,散居在曾文溪上游及陈有兰溪左岸部分地区;南部在下淡水溪上游,荖浓溪与楠梓溪流域。多在海拔500—2000米之

  • 西南夷

    汉代对巴蜀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的总称。分布范围包括今甘肃南部,四川西部、南部,贵州西南部及云南大部分地区。族属与氐羌、濮、越等族群有渊源关系。各族的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有的已进入阶级社会,有的尚

  • 储卑

    汉代匈奴部落名。参见“屈兰”(15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