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哈剌和林

哈剌和林

蒙古国都城。又译喀拉和林,简称和林。城西有哈剌和林河,因以名城。一说得名于鄂尔浑河发源之哈剌和林山。另说“哈剌”意为“黑”,“和林”即“库伦”,意为“营帐”,即“黑帐”。太祖十五年(1220)始建都于此。太宗七年(1235)修筑城垣,建造以“万安宫”为中心的宫殿。城周约12里。于城北70里建迦坚茶寒殿,距城30里又营图苏胡迎驾殿。至宪宗时,已颇具规模,据来访法国使臣卢布鲁克著《东游记》载,城内有两个居民区,一为各族商人聚居的回回区,一为汉族工匠聚居之汉人区,另有衙署数所、寺院12所、伊斯兰教清真寺2所、基督教堂1所。东南西北4门,分别设粮食、车牛、羊、马市场。元世祖定都大都(今北京)后,和林置宣慰司都元帅府,改和林等处都元帅府。成宗大德十一年(1307),立和林等处行中书省,置和林路总管府,为行省治所。仁宗皇庆元年(1312),改和宁路总管府,为岭北等处行中书省治所。是诸王坐镇北方的军事重地和漠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元亡后,蒙古可汗复以为都城,作为北元的政治中心。由于屡遭明军进攻和蒙古贵族的争战,城市遭破坏,渐衰。故址在今蒙古国鄂尔浑河上游东岸哈尔和林。

猜你喜欢

  • 狄䝠邽冀之戎

    古族名。春秋战国时分布于渭水上游地区,陆续为秦所并。秦昭王三十五年(前272),秦设陇西郡,于其北筑长城以统治之。参见“狄戎”(1104页)、“䝠戎”(2578页)、“邽戎”(1300页

  • 西夏书

    书名。(1)清秦恩复撰,20卷,已佚。据清人张澍记述,系根据《东都事略》、《宋史》诸书史料,书未成而辍。《扬州府志·艺文类》著录。(2)清王昙撰,4卷,已佚。邓衍林《中国边疆图籍录》据《南献遗征笺》著

  • 亦蛮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嘉靖(1522—1566)间设。《满洲源流考》将此卫与永乐八年(1410)二月所设亦麻河卫分别称作尼满卫、尼满河卫。

  • 前部

    见“灌奴部”(2593页)。

  • 大金得胜陀颂

    碑名。亦称“得胜陀颂碑”。“得胜陀”,女真语称“忽土皑葛蛮”。金世宗为纪其祖功业,于大定二十五年(1185)七月二十八日立于金太祖誓师破辽之地(今吉林省扶余县徐家店乡石碑崴子村东北3公里处)。辽天庆四

  • 马葆真

    1772—1826中国伊斯兰教北庄门宦创始人。经名豪木钗。甘肃东乡(今甘肃东乡族自治县)人。东乡族。出身农民家庭。幼时在清真寺念经,后在河州城(今甘肃临夏)八坊老王寺攻读阿拉伯文,学识出众。初在东乡地

  • 新添葛蛮安抚司

    土司名。元置。唐代宋景阳以功授土官,子孙世有其地。宋代宋永高攻克麦新城,改名新添。嘉泰元年(1201),置军,又称葛蛮军,治所在今贵州贵定县。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置安抚司。领州县和长官司130

  • 王天培

    1888—1927近代反封建志士。贵州省天柱县人。侗族。出身官僚地主家庭。早年入湖北陆军第三中学学习。1911年受革命浪潮影响,加入同盟会。参与制订武昌起义规约并参加武昌首义。后入黔军任连长、团长、师

  • 马九霄

    元代书画家,诗人。原名唐古德,字立夫。以“马”为姓,以号行。回回人。先世本西域人,祖父随蒙古军东迁,占籍怀孟(今河南沁阳县),后定居龙兴(今江西南昌市)。元曲家、书法家马九皋胞弟。历任江西行省令史、淮

  • 永宁寺碑

    明代石碑。全称“敕修奴儿干永宁寺碑”,亦称“奴儿干永宁寺碑”。立于黑龙江下游东岸奴儿干都司官署所在地特林村以北江岸石岩上(距入海口约150公里)。碑有两块:一为明永乐十一年(1413)明钦差亦失哈等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