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清
西辽感天皇后萧塔不烟年号。约1144—1150年,凡7年。
西辽感天皇后萧塔不烟年号。约1144—1150年,凡7年。
由绥远(今呼和浩特)至包头。1921年2月由民国政府交通部提请国务会议批准,在国内发行公债500万元,并向日本东亚兴业会社借贷日元300万元,为筑路经费。1921年10月动工,经一年多的修筑,至192
县名。清雍正十三年(1735)建置,治所在今普洱宁洱镇。由普洱府分治,隶普洱府。辖境包括普藤、西双版纳之勐旺、整董、勐乌、乌德(勐乌、乌德后为法国殖民者侵占),后废。
明清四川羌族地区土司名。石泉县即今四川北川县。明初于艾林(永坪)、坝底二堡置土司,后因白草之乱,艾林土司任候、坝底土司唐敖被废,另以李世选、唐裔充任。清康熙二年(1663),松潘总兵何德成用兵青片上下
族名。哈尼族自称。雍正《临安府志》卷7“风俗·附种人”曰:“窝泥,自呼哈宜。”参见“哈尼族”(1633页)。
明朝授予乌思藏思达藏地方(今西藏吉隆一带)政教首领的封号。成祖初,明廷命僧人智光赍诏入藏宣谕当地首领,并赐以银币。永乐十一年(1413),封其僧人南渴烈思巴为辅教王,赐诰命,彩币。南渴烈思巴属萨迦派,
见“噶尔丹策零”(2502页)。
清朝大臣。满洲正白旗人。姓拜都氏。世居叶赫地方。字小尹,号耐圃。乾隆三十六年(1771)举人。嘉庆元年(1796),自处州调守嘉兴。七年(1802),擢贵州督粮道。历官贵州,云南,河南按察使,太仆寺卿
602—664唐代佛教著名高僧。汉族。俗姓陈,名祎。通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洛阳缑氏(今河南偃师南)人。10岁丧父,寄居于兄寺中生活。13岁出家,从景法师学《涅槃经》,从严法师学《摄大乘论》。17岁起
地名。即内蒙古呼和浩特平原。秦汉以前称※云中川,北魏时期称※敕勒川,隋唐时期称※白道川,辽金以后称※丰州滩或丰州川。明嘉靖(1522—1566)初,东蒙古右翼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率部入居丰州滩,发展畜
见“牒得只”(236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