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咏僮俗

咏僮俗

描写壮族风俗的诗篇。5首。唐柳宗元(773—819,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县解州镇人)撰;一说明桑悦(字民,江苏常熟人)撰。内容专载柳州壮族风俗习惯:其一写壮族青年男女抛绣球、鸡卜、传木刻;其二写壮族妇女刺绣、文身、答歌、赶圩;其三写壮族腌菜、梳椎髻发饰、向地主交租谷、使用手捻刀割禾;其四写壮族民间互相械斗;其五写壮族姓氏及交际特点。为研究壮族古代史的重要文献。收于《粤西诗载》卷18及近人刘锡蕃撰《岭表纪蛮》第27章。

猜你喜欢

  • 图理琛

    1667—1740清朝大臣。满洲正黄旗人。阿颜觉罗氏。字瑶圃。康熙二十五年(1686),由监生考授内阁中书。三十六年(1697),转中书科掌印中书,迁内阁侍读。四十一年(1702),监督芜湖税关。四十

  • 高凤英

    1908—1941蒙古族抗日烈士。原名德勒登,又名道尔吉。内蒙古土默特旗保尔合少林人。父母早丧。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0年入蒙古党务学校学习。1935年回国,以高凤英化名,在归绥(今呼和浩特

  • 李樾

    约1790—1850清嘉庆道光年间纳西族官员。字果亭。云南丽江大研里人。博学,善诗文,工书法。嘉庆二十四年(1819)举人。道光十三年(1833)进士,入翰林院,为庶吉士。后出任山东定陶等县知县。有政

  • 真番郡

    古地方政区名。汉武帝亡卫氏朝鲜后,分其地置4郡,其为4郡之一,元封三年(公元前108)置。因处真番部族(其名燕时已见)居地而得名。下领15县。所在有南北二说。主南说者或认为其辖境有朝鲜半岛黄海道大部、

  • 索瑞喇嘛

    蒙古地区佛教寺庙中的僧职名。主要职责是专任焚弃使用过的纸人或面偶之类的东西,以及办理杂务,地位比较低的喇嘛。

  • 顶圈

    朝鲜族传统的辅助搬运工具。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多用稻草或布制作,呈圆圈状。一般为农村妇女使用。当搬运瓦盆、包裹、篮子、筐等物体时,先将顶圈垫于头顶,然后再将物体置于顶圈上。不仅可以使物体放置平稳,亦可缓

  • 哈尼语

    我国哈尼族使用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在我国,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澜沧江以东、元江以西的广大地区,即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思茅地区以及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若干县内。使用人口约110多万。在境

  • 兴禅

    藏语音译,即“农奴”。解放前藏族地区封建农权制度下的一个阶级,包括※堆穷”和※“差巴”两个等级。隶属于农奴主或封建主的生产者,占总人口的90%。没有土地,祖祖辈辈分别隶属于官家、贵族、寺院三大领主,固

  • 昭准

    傣语音译。明代傣族麓川(治今云南瑞丽县,思氏地方政权中的基层军官。《百夷传》:“领一什者为昭准”,相当于什夫长。

  • 于休烈

    692—772唐朝文臣。河南洛阳人。先世鲜卑于氏。左仆射于志宁玄孙(一说曾孙)。沛县令于默成子。自幼好学,善属文。与会稽贺朝万、齐融、延陵包融为文词之友,齐名一时。开元(713—741)初,举进士,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