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吐迷度

吐迷度

?—648

唐代回纥第三代首领。药罗葛氏。※菩萨之子。原为胡禄俟利发(部落首领称号)。父卒嗣位。贞观十七年(643),与诸部联兵败薛延陀,尽有其地,遂南逾贺兰山,临黄河。遣使朝唐,受厚遇。二十年(646),助唐灭薛延陀。唐遣萧嗣业至回纥,嘉其灭薛延陀汗国之功。次年,唐以其辖地置瀚海都督府,封其为都督、怀北大将军,隶燕然都护府。后恃强自号可汗。政治制度采取双轨制,既依突厥制署官吏,设外宰相6、内宰相3;同时采用唐官制,置都督、将军、司马等官职。其侄乌纥与其妻私通,聚众谋乱。二十二年(648),为乌纥袭杀。唐遣兵部尚书崔敦礼抚慰,追赠左卫大将军,擢其子婆闰为左骁卫大将军,袭父所领。

猜你喜欢

  • 玛甲玛

    傈僳语音译,亦称“玛甲伯”,意为“为死者指路”。旧时云南怒江等傈僳族祭奠死者的仪式之一。当有人去世时,丧家用猎枪向天空鸣放三枪以报丧,同村寨的人听到枪声便自觉前去帮办丧事。先替死者洗澡、梳头和换新衣服

  • 曲出

    见“阔出”(2273页)。

  • 詹沂

    明朝大臣、文学家。字浴之、号鲁泉。安徽宣城(今宣城县)人。回族。隆庆五年(1571)进士,授新建县(今属江西南昌市)知县,有惠政,升给事中。因得罪宰相张居正,调任山东副使,后裁归故里。旋复被起用为浙江

  • 米里色白

    珞巴族崩尼部方言音译,意为“生气时杀牛”。珞巴族习俗,流行于西藏自治区隆子县以南的珞瑜地方。凡发生争执时,双方不直接对抗,而是在自己门前杀牛,肉分给村里人,把牛尾送给对方以示挑战,若对方敢于应战,即杀

  • 云南机务抄黄

    书名。明张紞(字昭季,今陕西富平人)编。作者洪武十五年(1382)出官云南,在滇凡17年。收洪武十五年二月至二十一年七月敕谕制诰37道,悉依原文录之。内容包括军政机构的设置、屯种、兵食以及出征乌撒(今

  • 旱摆夷

    清代傣族的他称。明初百夷分大百夷和小百夷,前者主要指滇西德宏等地区的傣族,后者主要指滇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清时将“大百夷”改称为“旱摆夷”,史谓其人山居,性勤劳;将“小百夷”改称“水摆夷”,说其人性

  • 丹周才定

    1752—1827清代玉树第二十代囊谦王、千户。藏族。嘉庆元年(1796)会盟时,由西宁办事大臣策拔克颁给文书,更换牌照,划定所辖四界,并在盟会上协同主事官员调解阿夏百户陈增与中坝百户昂赛间的纠纷。后

  • 从忍利恩

    传说中的纳西族始祖。又作崇忍利恩。据纳西族东巴文《创世纪》(又作《人类迁徙记》)记载,在洪水浩劫后余生,经受天神知劳阿普设置的种种惊险考验后,与其女衬恒褒白成婚,共同耕牧,艰苦创业。生恩恒等3子,长大

  • 祖杖

    畲族图腾信仰标志之一。又称“龙杖”或“龙头杖”。系以树根或木头雕饰而成,头部形如狗头,或雕作龙头(盘瓠),通体形似拐杖。一般为同姓家族所共有,平时装置于红布袋中收藏,祭祖仪式时与始祖画像一起供奉于堂屋

  • 车禄簇

    明代藏区部落名。属洮州卫。在今甘肃临潭县境。成化二十一年(1485)十二月,族人板的肖等来朝,贡氆氇、盔甲等物,赐宴并彩缎、绢、钞等。弘治九年(1496),板的肖复入朝贡方物。后,其首领不断遣人赴京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