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唐庄宗
见“李存勖”(1030页)。
见“李存勖”(1030页)。
契丹王朝时期所建佛塔。俗称天柱。因全部以木结构建成,又称应县木塔。座落在今山西应县城西北隅。总高67.31米,底层直径30.27米。为我国现存最古的一座木塔,也是世界上现存最高的木结构建筑之一。为全国
见“质孙宴”(1467页)。
?—325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沙漠汗孙,※拓跋猗㐌之子。东晋元帝大兴四年(321),母惟氏杀拓跋郁律,立其为长,代摄国事,遣使与后赵石勒通和,时人谓之女国使。至明帝太宁二年(324),
甘肃省方志,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张瓒(云南武定县人,康熙二十四年任河州知州)奉命重修,未见刻本。四十六年(1707),王全臣复重修。是志以河州为主,兼及循化、贵德地区。分地理、食货、建置、灾祥
地名。原名霍耳章谷。为霍耳章谷安抚司地。踞大雪山之西,中跨鲜水。北界色达,东连道孚,南临瞻对,西接甘孜。为川藏出入要津。有章谷、孔撒、麻书、朱倭、白利五族,史称霍耳五家(其远祖为蒙古,藏文史籍称蒙古人
?—1836清朝将领。满洲正蓝旗人。赫舍里氏。嘉庆元年(1796),任前锋,随将军恒瑞镇压川楚陕白莲教起义。后升佐领。十八年(1813),随西安副都统富僧德赴河南,于道口、滑县镇压天理教起义;继于司寨
见“耶律马五”(1307页)。
扎卡提税中的一种。19世纪60年代阿古柏占据南疆时,将每年征收一次的※扎卡提税(牧业税和商业税),改为每年征收两次。春季牧草回青时征收的称“青税”,秋季牲畜肥壮时征收的称“白税”。
清代台湾高山族“番社”专门储藏作为社饷的谷米仓库。以竹、木和茅草筑成,或方或圆,或三五间、十余间毗连,基高于常屋,每间可容谷300余石。
越人。秦时为监郡,故多称史监郡。秦始皇为巩固对岭南的统一,发兵50万伐百越,受命开凿运河,沟通湘、漓二水,转运粮饷。河长60余里,流经地势比降度大,故在沿河置陡门26座,舟入陡门,顺次启闭,通过改变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