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里
元代宣政院所辖吐蕃地区古地名。元宣政院(初称总制院)先后在吐蕃设置驿站27处,计:吐蕃等处7、吐蕃等路9、乌思藏11。《元史》载:至元二十九年(1292)九月,乌思藏因必里公之乱驿站断绝,命给财畜资助恢复;同年十二月,又用乌思藏站例给合里、忽必2站银畜资助。乌思藏11站中无此二站名,故合里、忽必二站或在吐蕃等处、吐蕃等路所辖地界内。
元代宣政院所辖吐蕃地区古地名。元宣政院(初称总制院)先后在吐蕃设置驿站27处,计:吐蕃等处7、吐蕃等路9、乌思藏11。《元史》载:至元二十九年(1292)九月,乌思藏因必里公之乱驿站断绝,命给财畜资助恢复;同年十二月,又用乌思藏站例给合里、忽必2站银畜资助。乌思藏11站中无此二站名,故合里、忽必二站或在吐蕃等处、吐蕃等路所辖地界内。
?—367晋代匈奴首领。又作曹谷。任右贤王。初附前秦苻坚。东晋哀帝兴宁三年(365),与左贤王刘卫辰举兵反秦,率众2万攻杏城(今陕西黄陵县西南)以南郡县,屯马兰山(今陕西铜川市北),为秦军败于同官川,
见“阿里万户”(1223页)。
一种圆锥形帐幕式住所。赫哲语音译,“撮罗”,意为“尖”或“尖顶”;“昂库”亦作“安口”,为“窝铺”、“棚子”之意,即尖顶棚。旧时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一般用作冬季住房。与鄂温克人的“萨喜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亦作爱和卫。永乐七年(1409)八月置。《满洲源流考》改作爱哈卫,并说清代有爱河,即位于凤凰城(今辽宁省凤城县)东北爱哈边门外的爱哈必喇。今有人定在图们江上游阿也苦河流域
成吉思汗灵堂八白室所在地。蒙古语音译,意为“多泉”。在今内蒙古伊克昭盟伊金霍洛旗伊金霍洛苏木。据《成吉思汗祭典》载,该地有巴噶卜拉噶(小泉)、伊克卜拉噶(大泉)、托古噶卜拉噶、莽罕卜拉噶、阿鲁卜拉噶、
地名。为四川盐源县九土司之一。辖境西抵金沙江与中甸连界,东邻明正土司,南接永宁,北临理塘土司。面积大于其余八土司之和。居民以藏族为主。历代由项氏喇嘛承袭,割地自雄,非盐源汉官所能制。地当云南赴打箭炉要
书名。清许绍宗修,邓显鹤纂,30卷。嘉庆二十二年(1817)成书。内容包括纪、州治、疆域、坊乡、沿革、封建、职官、选举、六部(即吏、户、礼、兵、刑、工)、山川、瑶峒、政绩、武功、艺文、列传、载记、外篇
明代四川羌族地区土司名。高姓,原籍顺天府霸州(今河北省霸县)。元时为万户,守汶川(今四川汶川县)寒水镇。明初,朱元璋以其归降迟,降职巡检(并置有寒水驿)。势弱,屡受草坡羌之骚挠。天启(1621—162
见“诸抹”(1951页)。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三等级封号之一,授驼纽金印。延祐七年(1320),仁宗次子兀都思不花由安王降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