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卑族一支。源出东胡。东汉和帝永元(公元89—105年)中,北匈奴在汉、南匈奴联合打击下西迁后,鲜卑据有匈奴故地,并匈奴余众10万余落。长期杂处,相互融合,逐渐形成秃发氏。与北魏拓跋氏同源。原居塞北,
怒语音译,意为“贷贡”。参见“怒管”(1775页)。
京族传统节日之一。“唱哈”,京语音译,即“唱歌”之意。流行于广西防城各族自治县的澫尾、巫头等京族聚居区。各地自定日期,节期三天三夜。多在专门的“哈亭”内举行。节前家家户户打扫卫生,备酒制菜,宴请宾客。
即“神册”(1768页)。
古地名。秦昭襄王三十五年(前272)秦国设置,管理渭水上游绵诸、邽、冀、䝠、狄等戎。治所初在陇西,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设天水郡以后,东部属县归天水郡,西部属陇西郡,郡治移至狄道(今
畋猎。古有春蒐、夏苗、秋狝、冬狩之分。清代沿袭古制以三秋畋猎称此。木兰秋围是其典型,最为注重,以为国典。凡臣属皆编入“围班”,轮年赴应,每举以20日为率,岁耗银以几十万计,意在使八旗官兵肄武习劳,演练
汉代匈奴诸王之一。※且鞮侯单于(前101-前96年在位)弟膺此王号。率部驻牧北海(今贝加尔湖)一带。汉武帝天汉元年(前100),中郎将苏武出使匈奴,被扣留,即囚于该地。约太始二年,(前95),王弋射北
书名。广西少数民族志。1卷。清初闵叙(号鹤瞿,安徽歙县人,汉族)撰。是书为其到广西督学时,参阅地方志书及采访所获资料写成。内容记述明代及其以前的广西建置沿革、名胜、物产、民族、风情等。对广西少数民族徭
侗族青年男女婚前社交择偶活动。又名“行歌坐月”。流行于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等地。每当夜色降临,未婚青年男女三五成群聚集鼓楼,或谈心,或唱歌;有些男青年则三三两两怀抱琵琶,走村串寨,寻找意中人,倾诉衷情。
见“耶律世良”(130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