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号地

号地

解放前我国南方不少少数民族以某种符号为标志圈占土地的一种方式。如云南的独龙、怒、佤、傈僳等民族过去每个氏族、家族或村寨都有自己所属的山林和荒地,凡本氏族、家庭或村社成员,均可根据各自需要,单独一户或二三户合伙在春耕前选择合意的一片或数片山林地,作上标志。所作标志在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各有差异,如独龙族多在选定的土地上插上一根竹子,然后劈两半夹些草;怒族和傈僳族多在选定的林地中隔不远就砍倒一棵树或在树干上砍些口子,或堆些石块;崩龙(今为德昂)族多以砍地边草为标志;等等。凡已作了记号的土地,他人便不会来开垦。原先号种的地不得据为己有,不得私自转让或买卖,也不得继承,丢荒后仍为集体所有,别人可以自由号种。随着锄耕农业的出现和人口不断增加,开始把自己号占的土地通过不断加工长期占有使用,甚至丢荒期也不让他人开种,若要耕种,需先征得原耕者的同意,遂使公有土地演变为私有。但迄至解放前夕,云南的独龙族、西盟佤族、怒族、傈僳族等仍不同程度保留着若干通过号地形式垦种的公荒地,大多为荒山或远地。

猜你喜欢

  • 西伯利东偏纪要

    书名。又名《伯利探路记》,或误为《西伯利亚东偏记要》。※曹廷杰撰。清光绪十一年(1885),为研究如何抗御沙俄的侵略活动,作者奉命对黑龙江中下游进行调查。从调查所得中选出118条于是年十月汇集成是书报

  • 胡登洲

    1522—1597明代伊斯兰教学者、中国经堂教育陕西学派创始人。字明普,又字普照。陕西咸阳渭城胡家沟人。回族。幼习儒业,长随同乡高师祖习伊斯兰教之学。曾到麦加朝觐,回国后,率先改革传经方法,提倡经堂教

  • 伊思玛业勒汗

    ?—1682或1680叶尔羌汗国末代汗。一译伊斯迈耳汗、伊斯玛依勒汗、司马依汗等。蒙古族。博尔济吉特氏。察合台后王※阿布都喇汗弟。世居新疆。康熙九年(1670),叶尔羌、叶城黑山派起义,推翻尧乐巴斯汗

  • 建昌罗罗斯宣慰司

    见“河东长官司”(1509页)。

  • 粤西诗载

    广西诗词汇辑。24卷(附词一卷)。清汪森辑。有《四库全书》本、清刊本、康熙四十三年(1704)汪氏《梅雪堂》刻本(北京图书馆善本书)。详见“粤西文载”(2256页)。

  • 常德

    ①清朝将领。索伦人。姓乌札氏。隶布特哈正红旗。乾隆五十七年(1792),以领催从征廓尔喀,因作战勇敢赏花翎。嘉庆元年(1796),从副都统乌尔图那逊,参与镇压白莲教起义,赐号廓尔察巴图鲁。道光十三年(

  • 散秩大臣

    世职官名。清代列帝的侍卫官。顺治间(1644—1661)置,于散秩勋旧及后裔内奉特旨恩授,随时宜而增设,无定员,秩视二品。其制如康熙七年(1668)定,恩格德尔额驸、巴克贝勒之归附先诸蒙古人,令其后裔

  • 延城

    西域古城名。见《汉书·西域传》,为龟兹国都。古龟兹即今新疆库车,库车东“皮朗旧城”为汉代延城遗址。

  • 皇城司

    西夏官署名。西夏语音“斡尼则啰”。属次等司,掌宫城出入。天盛年间(1149—1169)设4正使、4承旨、4都案、18案头。

  • 汉帮

    明清时对康藏地区经营茶叶贸易汉族商人的总称。多为陕西人。主要分布于雅安、荥经、天全、名山、邛崃等处。除茶叶外,也兼贩毛皮、药材、烟草、牲畜、布匹、丝绸等农牧产品和手工业品。始于元代,后渐增多。四川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