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南笼起义

南笼起义

清代布依族农民起义。清朝中叶,封建统治者为了镇压苗民起义,变本加厉地对贵州少数民族进行敲榨勒索,驱使农民前往湘黔参战,致使农民“皆弃田不耕”。嘉庆二年(1797)正月初五,在贵州南笼府(今安龙县)北乡当丈寨,爆发了以布依族农民首领韦朝元(1768—1797,又名韦德明,号七绺须)、王阿崇(1777—1797,号囊仙,意为仙姑)为首的布依族农民起义,公推王阿崇为首领,称“皇仙娘娘”,韦朝元为仙官,桑鸿升(汉族)为军师,李阿六(布依族)为总兵元帅,以王阿崇所在的洞洒寨为京城,建立农民革命政权,建年号“元顺”。由韦朝元等亲率义军进攻府城,挥军北上,迅速攻占册亨、永丰(今贞丰)、捧鲊(今兴义)、罗斛(今罗甸)、归化(今紫云)及广顺(今长顺)的坝场等地,进逼省城贵阳,声威大振。同年七月,湘黔苗民起义被镇压,清廷调集湘、桂、滇、黔诸省清军主力前来镇压,加之农民军内部各自为战,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且迷信巫术的作战能力,麻痹大意,同年八月十五,遭清军袭击,兵败,京城失守,韦朝元、王阿崇等被俘。十一月七日在北京遇害。清政府乘机裁撤当地一些世袭的土目,另设土守备、土千总、土把总和苗弁等世袭武官,强化军事封建统治。起义沉重打击了当地封建统治势力土官、流官,摧毁封建领主经济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并显示了少数民族农民敢于斗争、英勇作战的光辉形象。《王仙姑》的故事,至今仍广泛流传于当地布依族民间。

猜你喜欢

  • 衮觉穷乃

    明代西藏地方第穆呼图克图一世。藏族。出生于多康维家族,为帕巴拉父系嫡亲。于西藏哲蚌寺洛色林扎仓拜嘉样列巴却觉等为师,修显、密二宗。曾为帕巴拉呼图克图一世经师。帕巴拉于波密与工布交界处建第穆拉喀洛色林寺

  • 乃牙

    见“纳牙阿”(1267页)。

  • 梯角

    怒语音译,意为“盛漆之碗”。解放前云南省怒江地区的怒、傈僳等少数民族对生漆的计量单位。分大、中、小、次4种。当地少数民族很早便栽培漆树,刈下的生漆除一小部分留作自用外,大多拿到集市上与外族换取生产和生

  • 浩齐特右翼旗

    清内蒙古诸旗之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境内。牧地当锡林河(今西林河)下游,东与北界浩齐特左翼旗,西及南界阿巴噶旗。元属上都路,明为成吉思汗后裔住地。至库登汗,始号所部曰浩齐特。再传至噶尔玛色旺,

  • 以哈阿哈卫

    明代在东北女真地区所置卫之一。正统(1436—1449)后设。《满洲源流考》改作扎哈喇哈卫,并说清代有扎哈喇哈峰,在今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东南900里。

  • 麻魁

    西夏女兵名。党项羌妇女强悍好斗,常参预部族间的复仇。结仇者因力小不能复者,集邻族妇人,享以牛羊酒食,趋仇家纵火,焚其庐舍。夏俗敌女兵不祥,辄避去。

  • 鄂吉

    亦称“乌吉乌纲”。景颇语音译,意为“拉牛”。旧时云南德宏景颇族地区对因某一纠纷引起的家族与家族、村寨与村寨及至“山官”辖区之间的武装抢牛事件的泛称。汉称“拉事”。大多因人命、杀伤牲畜、盗窃及债务与婚姻

  • 独孤及

    725—777唐朝官员、文学家。字至之。河南洛阳人,先世匈奴独孤氏。颍川郡长史独孤通理之子。天宝(742—756)末,以品行举高第,补华阴尉。辟江淮都统李峘府,掌书记。代宗(762—779年在位)时,

  • 毛拉·比拉勒

    约1823—1899清代新疆维吾尔族诗人、历史学家。一译毛拉·比拉利。全名毛拉比拉勒·本·毛拉玉素甫。笔名纳孜姆。宁远(今伊宁)人。出身于靴匠(一作书记员)家庭。幼年时受父亲启蒙教育,养成好学深思习惯

  • 杨再成

    元代苗族教育家。湖南城步(今城步县)人。约皇庆元年(1312),在城步创办儒林书院。促进城步苗区渐兴儒道文风,影响甚大,对传播汉文化,教育苗民子弟,有重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