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北魏

北魏

朝代名,南北朝时期北朝之一。也称“后魏”、“拓跋魏”、“元魏”。鲜卑拓跋氏所建。4世纪初,拓跋氏在今山西北部、内蒙古中部等地建立※代国,东晋太元元年(代建国三十九年,376),为前秦苻坚所灭。十一年(386),原代王拓跋什翼健孙※拓跋珪乘苻坚淝水之战兵败之机重建代国,称代王,年号登国,旋改为魏王,史称北魏。初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土城子)。相继击败库莫奚、高车、柔然及后燕等,势渐强。天兴元年(398),迁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东北),称帝,改元天兴。广泛招纳人才,起用汉族士人,效法中原王朝,制定典章制度,建省台,置百官,立爵品,正封畿,定律令,申科禁,劝课农桑,屯田垦荒,兴办学校,巩固了国家统治。其孙太武帝※拓跋焘时,先后灭夏、北燕、北凉,尽有关中、辽河流域及凉州,复北败柔然、高车,西逐吐谷浑,统一北方,兵锋直抵瓜步(今江苏六合东南),辖区扩大至淮河以南,与南朝刘宋对峙。是时改定律令,宽刑省罚;创行新字,兴太学;增辟垦田,移民畜牧,促进鲜卑社会的发展。孝文帝太和十七年(493),迁都洛阳。二十年,改姓元氏,并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在位期间,先后改定官制、礼仪,更律令,严法制,提倡务农积谷,考核官吏,改鲜卑旧俗,提倡说汉语,衣汉服,改汉姓,与汉人通婚,促进汉化。疆域东北起辽西,西至新疆东部,南达秦岭、淮南、北抵蒙古高原。孝武帝※元修嗣位后,权相高欢擅政,内乱迭起,争战不息,永熙三年(534),为欢所逼,西奔关中,国遂分裂为东、西魏。后东魏为北齐所代,西魏为北周取代。从拓跋珪建北魏始至孝武帝西奔,共历14帝,凡149年。若包括东、西魏,则历18帝,凡 171年。

附:北魏帝系(含东西魏)

猜你喜欢

  • 沙比

    蒙古语音译,意为“徒弟”。从17世纪起有两种含义:一是指僧侣的徒弟;二是指隶属于寺庙、大喇嘛的属下人,即僧官管辖下的属民。按其财产和法律地位,相当于阿勒巴图下层。

  • 汉日天种

    新疆塔吉克族神话传说。始见于唐玄奘《大唐西域记》。相传古代波斯曾遣使向中国汉族王朝请婚。回归时,途经塔什库尔干。适值前方发生战争,道路梗绝。使臣们为保障安全,将公主置于山谷间一座馒头形赭红色岩石山峰上

  • 四楼

    契丹开国时统治者游猎之地和处理国务的政治中心。一说“楼”即※“捺钵”的前身。“捺钵”于辽圣宗时形成定制。此前,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时,“于木叶山置楼,谓之南楼;大部落东一千里,谓之东楼;大部落北三百里置楼

  • 夏河

    地名。因河得名。藏语称“桑曲”。即今甘肃夏河县,土名“拉卜楞”以拉卜楞寺得名。位于大夏河上游,东接临夏,西南连碌曲县,东南邻临洮、卓尼,西北界青海黄南自治州。古为藏族所居,清初蒙古入其地,呈汉、藏、蒙

  • 元颐

    ?—500北魏宗室。原名安寿。鲜卑元氏(拓跋氏)。太武帝※拓跋焘曾孙,阳平王新成长子。父卒袭爵。孝文帝赐名颐。累迁怀朔镇大将。太和十六年(492),与左仆射陆睿并为都督,集3道军3万余出击柔然豆仑,中

  • 西楼

    辽代地名。史有两记,一曰:“辽有四楼,在上京(今内蒙古巴林左旗林东镇南郊)者曰西楼;木叶山曰南楼,龙化州曰东楼;唐州曰北楼。岁时游猎,常在四楼间。”(《辽史》卷1166)一曰:祖州(今林东镇南60里石

  • 辖里尀

    又记作“瞎里尀”、 “��里尀”(“尀”,读若“颇”)。契丹语,意“请时”。契丹族对中和节(二月一日)和三伏节(六月十八日)的称谓。契丹皇族姓耶律,后族姓萧,为国内两大姓,

  • 统军川

    河名。一名通军水。即今山西洪洞县南汾水东岸支流。北周建德五年(576),武帝宇文邕东伐北齐,围晋州。郑国公、金州总管达奚震率步骑1万守于此。继而攻克义宁、乌苏二镇,破并州。

  • 敞失兀惕

    中国古代北方部落名。为蒙古尼伦诸部之一(一说为※都儿鲁斤诸部之一)。铁木真(成吉思汗)于桑沽儿小河独立建营时,该部首领率众来归。约宋淳熙十六年(1189),与诸部共举铁木真为蒙古部汗,随从征伐。开禧二

  • 扈尔汉

    1576—1623后金将领、五大臣之一。满族。佟佳氏。太祖努尔哈赤赐姓觉罗氏。扈喇虎子。世居雅尔古寨,随父归附努尔哈赤后,隶正白旗满洲。为努尔哈赤收作养子。授一等大臣。感太祖养育恩,战则奋勇,多立战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