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北狄乐

北狄乐

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之音乐。皆马上乐。以鼓吹乐器角、笳、笛、觱篥等为主,乐曲、歌辞最初也是主要反映游牧民族的生活。鼓吹本军旅之音,骑在马上奏之。渊源于我国北方游牧民族之音乐,传入内地后,在汉代发展成鼓吹乐。自汉以后,北狄乐总归鼓吹署。拓跋鲜卑所建北魏之乐府始有“北歌”,亦名“真人代歌”,上叙祖宗开基所由,下及君臣废兴之迹,凡150章,令宫女早晚在掖庭中歌唱。时除鼓吹乐器外,还与丝竹合奏。周、隋之际,始与西凉乐杂奏。至唐代,其可知者有鲜卑、吐谷浑、部落稽(步落稽、即稽胡)之马上乐,存有53章,但大都以鲜卑语记录,未译成汉语,而名目可解者仅有6章:慕容可汗、吐谷浑、部落稽、钜鹿公主、白净王太子、企喻等,多为十六国北朝时期鲜卑歌曲。此乐对我国鼓吹乐之形成和发展产生颇大影响。

猜你喜欢

  • 伊屠于闾鞮单于

    ?—88东汉时南匈奴单于。挛鞮氏(又作虚连题氏)。名宣。※伊伐於虑鞮单于子。章帝元和二年(公元85年),湖邪尸逐侯鞮单于死,嗣立。同年冬,遣兵千余人出猎,至涿邪山与北匈奴温禺犊王遭遇,战胜而还。因汉朝

  • 南凉景王

    见“秃发傉檀”(1084页)。

  • 斡赤斤

    ①又作斡惕赤斤、斡辰、斡真、窝真。蒙古语音译,意为“灶君”,指幼子。古代蒙古人习俗,正妻所生幼子婚后仍留于双亲身边,并继承父亲的主要遗产。由于幼子是家中炉灶之守护者,亦即帐幕的主人,故被称为斡赤斤(灶

  • 熬茶蒙古

    参见“熬茶拜唐阿”(2419页)。

  • 巴尔达部落

    藏族部落名。在西藏那曲县境内。为“羌日六部”之一。原称霍尔,亦称霍尔巴达。辖益钦、益琼、普达、如钦玛、德萨玛、守宇妥、达德、拉机、公果玛等9个措哇,俗称“巴尔达格雄古”,意为“巴尔达九部”。统由巴尔达

  • 新觉劝

    即“寻阁劝”(932页)。

  • 蒙古周刊

    蒙古各盟旗驻南京办事处所办刊物。1930年10月10日创刊。铅印,16开,蒙汉合璧。社址在南京花牌楼太平街56号。办事处成立后,曾发行《蒙文报告》,每周一期,不久改为旬刊,自第37期起改为周刊,不出售

  • 莎儿合黑塔泥

    见“唆鲁和帖尼”(1865页)。

  • 撒赫斯

    撒拉语音译,意为“解开辫子”、“改变发式”。亦称“哭嫁歌”、“哭婚调”。旧时撒拉族姑娘出嫁时,向母亲、长辈哭诉苦衷的一种歌。流行于青海等地。以句首“撒赫斯”而得名。没有固定的曲调。当新娘前往男家完婚梳

  • 刘眷

    ?—385晋代匈奴独孤部首领。《通鉴》作刘头眷。随兄※刘库仁附前秦符坚。东晋孝武帝太元九年(384),兄死,嗣位。引前秦并州刺史张蚝破白部大人絜佛。次年,破贺兰部于善无(今山西右玉县南),继败柔然于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