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北夫余

北夫余

古代夫余族的一支。汉籍中亦称“旧北夫余”。初见于高句骊《好大王碑》,《魏书》等始载其名。史无专传。来源于中国北方貊族迁居东北的一支。名称所指及其所在众说不一:一说即北夷橐离的别称,汉时的夫余、东夫余、卒本夫余及南夫余,皆从其所出,地在今嫩江与松花江合流处之北,东北流松花江以西、嫩江之东、小兴安岭之南,中心地在乌裕尔河流域。或说即汉至晋史书有传的夫余的别称,地域与夫余同。一说为卒本夫余的别称,因百济始祖出自卒本夫余,南迁建国后又号南夫余,因有是名,地在今鸭绿江西支流浑江中下游一带。有说为夫余的北支,地在今松花江以北,即今黑龙江省中部地区。诸家皆认为,南北朝的豆莫娄(大莫卢)、唐代的达末娄,是其后裔。

猜你喜欢

  • 宝堂寺

    召庙名。在内蒙古伊克昭盟准格尔旗西部。俗称西召,又名准格尔召。明天启二年(1622),从西藏请来两位喇嘛,始建。蒙古语称葛丹石达力布大尔展林寺。崇祯元年(1628),重修。立两块石碑。清代名为宝堂寺。

  • 帖良兀

    蒙古森林诸部(蒙古语称“槐因亦儿坚”,汉意“林木中百姓”)之一。又作田列克、帖良古惕。分布于也儿的失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以东前苏联戈尔诺·阿尔泰自治州。一说此称唐代已见于突厥文碑铭,即“多览葛”。《

  • 普安州土判官

    明贵州彝族土官名。元至元十三年(1276),置普安路军民总管府,彝族首领金龙任军民总管府怀远大将军,又晋曲靖宣慰司宣慰使。明洪武十六年(1383),改普安路为府,授适恭为世袭土知府。死后由普旦继袭。永

  • 拜音图

    清初将领。满族,显祖宣皇帝孙,追封笃义贝勒巴雅喇弟三子。后金天聪八年(1634),授三等子爵。随贝勒阿济格迎察哈尔来降之土巴济农。九年底,授镶黄旗都统。清崇德元年(1636),随武英郡王阿济格征明,略

  • 包头市志

    书名。内蒙古地方志之一。孙鸣琴等应包头临时县长刘澍之请,于1938年着手编写,越7年脱稿,包头市大北纸庄印刷。5册,分10卷:卷一地方史:包头沿革史;卷二地方志:疆域、城市、山脉、河流、交通、古迹;卷

  • 樊子鹄

    ?—535北魏将领。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东北)人。其先荆州蛮酋领,被迁于代。平城镇长史、归义侯樊兴子。六镇大起义后,南至并州投附尔朱荣,为都督府仓曹参军。孝昌三年(527)冬,奉命至洛阳,以应对称旨,

  • 行肯萨林

    锡伯族旧婚俗之一。意为“磕头宴”。主要流行于新疆察布查尔锡伯族自治县等地。为订婚后的一种仪式。在男女双方结亲并择定婚期后,男方须在女家举办一次中型宴席,招待女方直系戚属,并将准备好的彩礼送至女家,表示

  • 火鲁火孙

    见“和礼霍孙”(1448页)。

  • 塔哇

    见“塔娃”(2156页)。

  • 手达

    参见“巴嘎达”(40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