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勾践

勾践

?—前465

春秋末年越国国君。越王允常之子。周敬王二十四年(前496),父卒,继位。在槜李(今浙江嘉兴西南)大败吴军,吴王阖闾负伤身亡。二十六年(前494)春,吴王夫差为报父仇而败越于夫椒(今江苏吴县西南),并乘胜攻入越都。率残部5千人被困于会稽山(今浙江绍兴)。后采纳大夫文种、范蠡计,向吴求和,愿为臣属,并以举国珍宝相献。吴王允和后,携妻儿及范蠡赴吴国为质,亲为吴王服下役。3年后被释回国,为振兴越国、雪会稽之耻,卧薪尝胆,以激励和鞭策自己。为广收民心,“出不敢奢,入不敢侈”,“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与百姓同其劳”,以激励越国百姓积极发展生产。重视任用贤才,听取贤人进谏,在范蠡、文种的辅助下,推行富国强兵政策,使越国迅速振兴。用子贡之计,派兵助吴北进伐齐,蓄意耗竭吴国民力、财力。三十七年(前483),乘吴王夫差北上黄池与晋国争霸之机,率兵5万袭击吴国,杀吴国太子,焚毁姑苏台。周元王四年(前473),复率军攻吴,困吴王于姑苏山,并坚决拒吴媾和,遂灭吴国,实现复国雪耻的目的。后又北渡江淮,与齐、晋、宋鲁等国会盟于徐(今山东滕县境),被举为盟主,“致贡于周”。周元王遣使赐胙,命为伯,自号霸王,称雄于江淮。

猜你喜欢

  • 拔都鲁军

    蒙古国和元代由忠勇之士组成的军队。又称“拔突军”、“霸都鲁军”。“拔都鲁”蒙古语,《元史·兵志二》:“忠勇之士,曰霸都鲁”。《黑鞑事略》:“八都鲁军,犹汉之死士”,即担任摧坚攻垒之敢死军。定宗贵由二年

  • 契个部

    奚族(又作库莫奚)部落名。为早期五部之一。最早见于《周书》。该书称:“库莫奚,※鲜卑之别种也。其先为※慕容晃所破,窜于松漠之间,后种类渐多,分为五部:一曰※辱纥主,二曰※莫贺弗,三曰※契个,四曰※木昆

  • 锵清

    藏语音译。西藏贵族家族之一。居穷结地区。家族名称得自其在该地的世袭庄园名。全称扎西康赛,亦称哲康。早在五世达赖喇嘛时代,此家族已有人担任僧官。有僧人阿旺钦若曾为五世达赖自传提供资料。康熙二十六年(16

  • 元代铜火枪

    热兵器之一。蒙古军队使用的火器。1974年8月在西安东关景龙池巷南口外出土的火枪。用青铜铸造,长26.5厘米,重1.78公斤。因其轻而小,所以叫手火铳。铳体分为铳管、药室和尾銎三部分。是元代中期晚期铸

  • 萨木萨克

    1755—1798?清代新疆伊斯兰教白山派和卓。维吾尔族。新疆喀什噶尔(今喀什)人。大和卓木※布拉尼敦幼子。乾隆二十三年(1758),清军征喀什噶尔,因年幼,被布拉呢敦亲信阿里雅斯护往珲都斯(今阿富汗

  • 西藏王统记

    藏文史学古籍名著。原书全名:《(吐蕃)王朝世系明鉴正法源流史》,别译称:《西藏王朝世系明鉴》、《王统世系明鉴》等。元代乌思藏高僧索南坚赞撰。全书共分18品,第一、二品述佛家宇宙观及释迦世系;第三品述中

  • 拓跋猗㐌

    ?—305鲜卑拓跋部首领。※拓跋沙漠汗长子。史称其“英杰魁岸,马不能胜”,只能乘大牛车。晋惠帝元康四年(294),叔拓跋禄官即位,分国为三,奉命统领中部,居代郡参合陂(今内蒙古凉城东北)之北。七年(2

  • 扎什

    ?—1704清朝将领。蒙古族。喀喇沁部人。乌梁罕(兀良哈)氏。元臣济拉玛(又作者勒篾)后裔,※固噜思奇布次子。康熙十一年(1672),袭札萨克多罗杜棱郡王。十四年(1675),拒附察哈尔部布尔尼叛,告

  • 吴越春秋

    书名。东汉赵晔撰。原书为12卷,宋以后文献只收录10卷,已佚2卷。记述春秋战国时吴、越两国盛衰之事,前5卷叙述吴国自太伯迄夫差;后5卷记越国自无余至勾践。采用编年体记事方法。该书不记山川地理,只叙人物

  • 南国大诏

    见“阁罗凤”(172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