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梦得文集
见“刘禹锡集”(867页)。
见“刘禹锡集”(867页)。
蒙元官名。又译“扯儿宾”、“彻儿必”、“阇里必”。《元朝秘史》简释为“官人”,无详解;《蒙古译语》释为“宰相”;《登坛必究》译作“把总”;那珂通世《成吉思汗实录》解释为“侍从官”。近人依其职守,认为近
元云南行省金齿宣抚司辖地之一。据《元史·地理志》载,其地“在镇西路(今盈江县)西北(今小江流域与江心坡一带)”,为景颇、阿昌等民族先民聚居区。元初内附,至元十五年(1278),隶金齿宣抚司管辖。时金齿
清代东北驿道之一。自茂兴站起,西60里至蒙古境内色克吉,15里至纳哈代,15里至扪图克伊,40里至齐罕特默,50里至哈斐尔罕,50里至乌兰扎勒哈,18里至奈吉,30里至古尔班格尔,10里至俄尔拖巴喇,
丝绸之路东段支线。因自吐谷浑都城伏俟城始发,并经吐谷浑居地,故名。见“青海道”(1280页)。
清代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高僧。亦作密热·洛珠嘉措。西藏门隅人,门巴族。一说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之母才旺卓玛之舅父。初在拉萨哲蚌寺研习经典,师从五世达赖,学行卓著,深得器重。在沟通门藏两族文化交流方面具
一作敖尔布。满语音译。即鹿角兵。清代八旗汉军骁骑营中设此。以招鹿角,阅兵、临阵时,以掌鹿角进止、开合。鹿角,为一种防御设施,系用大木一,中分四段,各凿穿交叉两孔,再用木8根贯通之,而成笨重的障碍器具,
藏传佛教寺院。亦称“安穹南宗寺”、“安俊寺”等,藏语称“南宗桑俄合丹吉林”,意为“南宗密咒教法兴旺洲”。在青海尖扎县。为青海地区古老之宁玛派寺院。历史上与今海东之夏宗、普拉央宗和海南之智革尔贝宗,同称
部分彝族的自称。他称蒙化、土家。原为部落首领名。后以之名部。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华坪、永胜、大理、云龙、剑川、祥云、楚雄、弥勒、昌宁、保山、凤庆、云县、巍山、景东、普洱部分地区。详见“彝族”(2594页)
古国名。夜郎国境内的小国。地在今贵州福泉一带。传说楚顷襄王时,遣将庄傒(又作庄豪)伐※夜郎,军至且兰,椓船于岸。以且兰有椓船牂柯处,改名※牂柯(即系船杙也)。秦至西汉时,为夜郎国一小邑。汉元鼎六年(前
见“斡耳朵八里”(242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