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刀兴国

刀兴国

?—1733

清雍正年间西双版纳各族反抗思普贪官的起义首领。傣族。原任西双版纳茶山土千户。因不满官府无休止的兵差、苛索及总兵李宗膺、普洱知府佟世荫肆意搜刮,于雍正十年(1732)三月,向普洱府据理力争,恳请缓征,反遭官衙毒打驱逐,遂弃官归里,聚众起义,誓杀贪官,迫使李、佟逃窜昆明。起义群众直捣普洱府,元江、思普、景东等地民众纷起响应。围攻思茅,抗击清廷所派临安、元江、镇沅、威远、景东、武定、楚姚等地兵围剿,袭攸乐山清兵营,不胜,遂伐茶树,塞盐井,退守山间。次年,因部分头人、土官被清军收买,起义遭镇压,被执,誓死不屈,与兄弟等10余人同遭杀害。

猜你喜欢

  • 领侍卫内大臣

    满洲官名。清帝的高等侍卫官。设于内大臣之后,衔列内大臣、散秩大臣之上,正一品。顺治(1644—1661)初定,以领侍卫内大臣六人(※上三旗各设2人)统领御前、殿堂诸侍卫。除奉特旨补授(如额亦都子孙皆世

  • 岭表

    古地区名。泛指大庾、都庞、骑田、萌诸、越城五岭以南地区,故亦称岭南或岭外。

  • 撒答剌欺

    名贵锦缎之一种。原产于中亚撒答剌欺镇,故名。此种锦缎,装饰有珠宝。元朝多为贵人礼服用料。至元二十四年(1287),元世祖特设撒答剌欺提举司,秩正五品,置提举、副提举、提控案牍各1员。以回回人札马剌丁为

  • 于越

    ①中国古族名、国名。又作於越,也称内越、大越。越人一支。始见于《竹书纪年》周成王二十四年(前1040)。分布在今浙江绍兴为中心的沿海一带。其来源相传为禹之后裔。今人根据文献和考古资料分析,大多认为当地

  • 八旗亭

    见“十王亭”(8页)。

  • 上都

    蒙古古城名。故址在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宪宗五年(1255),忽必烈受命驻守该地,为巨镇。次年,于桓州东、滦水北之龙冈兴建城郭宫室,为藩府驻所。中统元年(1260),即帝位于此,称开平府。四年(

  • 柳条边

    清代东北封禁地区界线。俗称柳条边、条子边、柳墙等。满族贵族夺得全国政权后,把盛京、吉林辖境部分地区视为“祖宗肇兴”之地。为保护“龙兴重地”,以固“根本”,严禁关内汉族等居民进入打猎、耕垦、采挖人参。同

  • 韩炳

    ?—1736清代撒拉族土司。青海循化(今循化撒拉族自治县)人。撒拉族。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任守备、都司。雍正元年(1723),从征阿尔加囊��有功,翌年,从征卓子山

  • 西宁招垦章程

    为承领青海西宁地方开荒之蒙、藏族制定之规定。清雍正十年(1732),青海办事大臣达鼐奏准试办农场后,百余年间,垦荒政令流于形式,群众自动垦殖,官方为避免纠纷,光绪十年(1884)禁止垦荒。三十四年(1

  • 反“人籍费”斗争

    延边朝鲜族人民反对官府、※乡约勒索的群众运动。民国初期,和龙县豪绅陈天障和县知事杨培祖勾结,设立所谓“总社”(地方行政机构),除向人民征收名目繁多的苛捐杂税外,又以征收“入籍费”为名,要每户朝鲜族交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