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凉山彝族家支制度

凉山彝族家支制度

旧时凉山彝族奴隶社会以父系血缘集团进行统治和自保的制度。大小凉山彝族奴隶社会没有出现统一的、完整的政权组织机构,诺伙(汉称黑彝)家支担当其职能。家支虽残存着氏族组织的外型和某些特点,但实质上已蜕变成奴隶主对奴隶实行专政的有力工具。所谓家支,是家、支、户的总称。家,彝语称“措西”或“措加”,即姓氏,如吉狄家、比祖家、洛伍家等,就是姓吉狄的,姓比祖的,姓洛伍的。一般是两个字,也有一个字或三个字的,如马家、甘家、阿勒比家等,均用祖先的名字为家姓。家之下分为大小若干支,彝语称“此杰”,用分支的第一代祖先名字命名。支以下是户,即个体家庭,彝语称“措布”。诺伙家支的特征是:(1)有共同祖先、共同姓氏、父子连名谱系;(2)有较稳定的居住地域。唐宋时期还不断迁徙,元明以来渐趋定居。各家支所属的被统治等级,也住在同一区域内,家支间的疆界不容侵犯;(3)家支内部严禁通婚,违者处死;(4)某家庭因故需要出卖或典当土地,本家支成员有购买优先权。某户绝嗣,本家支内的亲属,依血缘关系远近为顺序继承遗产;(5)保护本家支成员,对贫困者给以资助,对遭外人欺凌者给予支援,对被杀者进行血族复仇;(6)各家支皆有非选举,非任命而是自然产生的头人德古、苏易。在冤家械斗或对外战争中,有冲锋陷阵的英雄一“惹科”或“杂夸”。有家支大会一蒙格;(7)家支有公共火葬场、墓地及安放祖先灵牌的固定地方。根据习惯法,其职能是:(1)维护诺伙奴隶主贵族等级的神圣地位、特权和人身不可侵犯;(2)保护诺伙等级的私有财产不受损害;(3)保护诺伙等级对奴隶和隶属民的绝对统治地位,对任何敢于反抗的阿加、呷西奴隶,都要毒打、卖掉甚至残杀。对大规模的奴隶、隶属民起义,几个家支联合镇压;(4)保护本家支的利益。为了向外掠夺财富、土地及人口,几个家支可以暂时联盟,发动战争。除诺伙家支外,被统治的曲诺及由曲诺下降的阿加、呷西也有家支。他们被视为具有彝族血统,所谓“彝根”。这种家支形式上类似诺伙家支,如有父子连名谱牒、家支头人、家支会议、家支名称等。不同的是,同一家支的成员分属于曲诺、阿加、呷西不同的等级,而同一等级的人,又分别从属于土司、土目及诺伙家庭,被分割统治,力量涣散。家支谱牒不系统、不完整。此类家有二重性:一方面保护自身的利益,向兹目、诺伙进行斗争;另方面是诺伙家支的附属品,为奴隶主的统治服务。

猜你喜欢

  • 野驼蹄

    珍奇野味。历史上“蒙古八珍”(北八珍)之一。古代蒙古草原有成群野驼生存,北方游牧民族将其猎获后,或驯养为役畜,或宰杀充食,其水囊亦可为沙漠中的行人提供饮水。驼蹄富营养,与熊掌齐名。元代被宫廷列入“八珍

  • 后召庙

    见“真寂庙”(1819页)。

  • 处密

    西突厥所辖诸部之一。又作处蜜。唐时游牧于今新疆乌鲁木齐西北,与处月部为邻。唐贞观十五年(641,《资治通鉴》作十六年),随西突厥乙毗咄陆可汗犯唐,与处月部围攻天山,为安西都护郭孝恪所败,被追至遏索山,

  • 茹茹公主

    南北朝时期柔然公主。一作“蠕蠕公主”。郁久闾氏。※阿那瓌可汗女,东魏权臣※高欢妻。北魏分裂为东魏、西魏时,值柔然强盛,争相与阿那瓌和亲,以增强自己的实力。西魏文帝元宝炬率先与阿那瓌通婚,欲连兵征讨东魏

  • 巴嘎达

    清代蒙古血缘宗族长的副职。亦称手达。辅佐和硕达(族长)《管辖台吉、塔布囊及族内事务。由台吉、塔布囊中选任,直接隶属旗札萨克。

  • 邓宓

    西汉越人地方官员。番禺南越人。为人刚直,有谋略。武帝元狩六年(前117),被交趾剌史罗宏举为都尉。不久迁任南海郡丞。后擢日南太守。从政期间,除弊兴利,厚生惠民,“民夷怀之”。卒后葬于马鞍山后。

  • 赛朵呼图克图三世

    见“阿旺丹白坚赞”(1243页)。

  • 尉迟璥

    唐时西域于阗王。姓尉迟氏。天授三年(692)其父尉迟伏阇雄卒,武则天封其为于阗王。开元初(713或714)遣使贡马。卒后,十六年(728)唐朝复立尉迟伏师为于阗王。

  • 贡却索南

    1770—1844清代甘肃拉卜楞寺第三十六任堪布。藏族。出生于科采拉德阿柔部落之纳杂家。乾隆四十六年(1781),嘉木样临莅该地时,被迎入拉卜楞寺,学习藏文读写,成绩最佳。后精通医药。曾任霍尔仓活佛之

  • 伊尔库鲁卫

    见“亦儿古里卫”(87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