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农乐舞

农乐舞

朝鲜族古老的民间舞蹈。流行于延边等地区。始于古代辰国。每年在五月插秧和十月秋收之后举行。据《三国志》载,辰国“其舞,数十人俱起相随踏地低昂,手足相应奏节,有似铎舞”。今节日及丰收季节各地均举行。在锣、长鼓及唢呐的伴奏下,舞者手持小鼓,有的男子头戴“象帽”,帽上系一条或长或短的“象尾”(纸条)。舞至高潮,“象尾”将随着舞者不断甩动头部而绕头、身不停地旋转。全舞由慢转快,欢腾活跃,充分表现出广大农民庆丰收的欢乐心情。参加者的服饰也各有特色。敲锣者头戴缀着穗的尖顶帽(即象毛)。舞手戴缀上长布条的帽子,乐手的鼓槌上缀着珠子。乐器主要有大锣、小锣、长鼓、小鼓等打击乐器,小锣手是指挥。舞蹈一般由群舞、独舞和生活舞等构成。随着欢乐的气氛,舞场越来越大,在旁参观的也都相继加入跳舞行列。现已变成舞蹈节目,凡是喜庆日子或文艺演出均跳此舞,深受观众欢迎。

猜你喜欢

  • 荆州记

    书名。①晋代范汪撰。已佚,仅见于陈运溶所辑《荆湘地记》及王谟《汉唐地理书钞》。《麓山精舍丛书》辑9条,文甚简略。 ②南朝宋善化崇人盛弘之撰。所著地志为3卷本,已早佚。清人陈运溶从《太平御览》、《世说新

  • 萨大年

    1826—?清代诗人。字兰台,福建闽县(今属福州市)人。回族。诗人萨玉衡之子。道光二十六年(1846)举人。次年入京应试,不第。道光三十年(1850)中进士。钦点内阁中书,后授建宁府学教授。博学能文。

  • 北魏末羌汉起义

    北魏明帝时,阶级矛盾、民族矛盾激化,边疆地区不断发生起义。正光五年(524)六月,魏秦州刺史李彦因“政刑残虐”,被城人薛珍等所杀,众推羌人莫折太提为领袖。太提自称秦王,遣卜朝(胡)攻高平,杀魏镇将赫连

  • 阿赤赖台吉

    见“斡齐尔博罗特”(2428页)。

  • 夹谷谢奴

    金将领。隆州(治今吉林农安县)纳鲁悔河人。女真族。夹谷(亦作加古)氏。骠骑上将军阿海孙,曷懒路都统不刺速长子。善骑射,通女真、契丹大小字及汉字。及长,随父见太祖阿骨打,总领左翼护卫。从攻西京(今大同)

  • 坎伯

    藏语音译。四川阿坝嘉绒藏族地区百姓给土司官寨支应的一种差役名。给土司当随从、站岗、放哨或守官寨等。由百姓轮流充任,一般每年1次,每次5天。

  • 六部奚

    ※奚族六部族的统称。又作奚六部。奚族源于※鲜卑,初为五部,辽太祖五年(911),尽入契丹,号※五部奚。据《辽史》记载,此五部为:※遥里(一作瑶里、姚里、肴里),※伯德,※奥里(一作奥理),※梅只(一作

  • 新添葛蛮安抚司

    土司名。元置。唐代宋景阳以功授土官,子孙世有其地。宋代宋永高攻克麦新城,改名新添。嘉泰元年(1201),置军,又称葛蛮军,治所在今贵州贵定县。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置安抚司。领州县和长官司130

  • 阴平国

    南北朝时期略阳清水氐人杨氏所建政权。南朝宋昇明元年(477)底,后仇池国君主杨难当族弟※杨广香与北魏合兵,攻杀武都国主杨文度,以阴平(今甘肃文县西白龙江北岸)为政治中心,自立为阴平王、葭芦镇主,史称阴

  • 奥路奇

    靰鞡鞋的一种。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今内蒙古、黑龙江省鄂伦春族地区。是一种布筒皮底靴,过去鄂伦春人一年四季皆穿(有的只夏季或春秋季穿)。底用犴皮或熊、野猪、公狍脖子皮制,靴帮是用多层布纳的,有的上绣花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