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兴和路

兴和路

元代路名、驿站名。即原抚州。中统三年(1262)十一月,升为隆兴府。十二月,在此建行宫,后升为路。皇庆元年(1312)十月,改为兴和路,治所在高原县(今河北张北县)。辖宝昌州和高原、怀安、天成、威宁四县,全路人口近4万户。元代置驿站于此,为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西路(又称纳钵西路)驿道上的重要驿站之一。以兴和为界,分置蒙古、汉人站户,蒙古站户来自附近的蒙古部;汉人站户除部分在邻近州县签发外,大多来自外地。因元朝皇帝每年秋自上都避署地返回大都多走此路,故置有司供应,建城郭,居有3千户。

猜你喜欢

  • 乐池

    战国时期中山国相邦(相国)。周慎靓王三年(秦惠文王更元七年,前318),相秦国。约在中山王时(前328—前308年在位)转至中山国任相邦,曾“以车百乘使赵”。余事史缺载。

  • 巴哈布

    ?—1837清朝将领。蒙古正蓝旗人。乌忒米氏。嘉庆元年(1796),由健锐营前锋授蓝翎长。随参赞大臣德楞泰出师湖北,继入四川,镇压和追剿川楚陕白莲教起义,赏戴蓝翎。七年(1802),事平,回任。十一年

  • 保陵公

    金代对大房山山神的封号。海陵王完颜亮迁都于中都(今北京)后,又迁列祖列宗陵墓于大房山(今北京房山)。大房山成为金代山陵重地,备受崇敬。大定二十一年(1181),世宗敕封此山山神为保陵公。使副持节行礼,

  • 德尔格忒

    见“德格”(2518页)。

  • 益兰州

    元代行政区划名。位于今俄罗斯境内叶尼塞河上游。“益兰”意为蛇,传说山民见一巨蛇,因以为名。世祖至元七年(1270),置吉利吉思、乌斯、撼合纳、谦州、益兰州等处断事官(又称益兰州等五部断事官),治所益兰

  • 安藏

    ?—1293元代畏兀儿翻译家。即安藏札牙答思。字国宝,自号龙宫老人。世居别失八里(今新疆吉木萨尔北破城子)。9岁从师学佛经。15岁习儒、释二家文书,通多种语言,在翰林中颇负盛名。宪宗蒙哥时(1251—

  • 红苗

    苗族的一支。其名称始见于明代。以其衣裙多杂有红色而得名。自称“果熊”(苗语译音)。操苗语湘西方言。主要分布在今湘西、鄂西南、川东南及黔东等地区。详见“苗族”(1335页)。

  • 热碧娅·赛丁

    书名。19世纪新疆维吾尔族叙事长诗。又称《爱情长诗集》。阿布杜热依木·尼札里著。该诗取材于民间传说。通过农村青年赛丁和热碧娅自由恋爱,最后双双殉情的悲剧故事,愤怒控诉了不合理的社会制度,鞭挞了剥削阶级

  • 布尔很哈达岩画

    古代游牧民族岩画。在内蒙古自治区乌拉特后旗达里盖沟北约2公里处。布尔很哈达,蒙古语,意为“神山”。山北坡崖壁峭立,古代遗留岩画甚多。内容有各种野牲、骑者、舞蹈场面、车辆、穹庐以及星图等,表现古代游牧人

  • 元祥

    ?—504北魏宗室。字季豫。鲜卑元氏(拓跋氏)。献文帝※拓跋弘子,孝文帝※元宏弟。太和九年(485),封北海王,加侍中、征北大将军。后转秘书监。曾奉诏娶吏部郎中荥阳郑懿女为妃。十八年(494),孝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