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六诏

六诏

唐时对西洱河(今云南洱海)周围乌蛮六部落的总称。“”义为“王”或“首领”。其名称诸书所载不尽相同,一般多取《蛮书》、《新唐书》作:蒙巂诏(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上半及漾濞、永平一部分)、施浪诏(今洱源三营及鹤庆、剑川一部分)、邆赕诏(今邓川县境)、浪穹诏(今洱源县境)、越析诏(今宾川县境)、蒙舍诏(今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下半及南涧彝族自治县一部分)。《通鉴》据《云南别录》,六诏作:蒙舍、蒙越、越析、浪穹、样备、越澹。今人研究认为“蒙越”相当“蒙巂”,“样备”相当“施浪”,“越澹”相当“赕”。初六诏兵力相埒,莫能相一,各有其长,故历代因之,以分其势。蒙舍诏在诸部南,故又谓之南诏。唐开元十八至二十五年(730—737),南诏主皮逻阁在唐支持下相继兼并六诏,形成为统一势力。

猜你喜欢

  • 拜寺沟塔

    西夏佛塔。地在今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金山乡境内。塔基方形,边长6.2米,高11层,约30米。系密檐式实心砖砌,上绘彩绘壁画。塔西原有寺庙建筑。明代曾重建,1991年被炸毁。

  • 格桑南杰

    ?—1792清代西藏喇嘛噶伦。藏族。乾隆四十四年(1779),继格桑丹增南杰任喇嘛噶伦,负责大昭寺修复工程。次年,参加六世班禅贝丹益希致祭灵塔仪式。故后仅称其为喇嘛噶伦,不称名。五十六年(1791),

  • 道公

    又称“三伯公”。解放前海南岛黎族地区一种巫师。多为中老年男者,受汉族道教的影响,声称能用道法驱邪恶,保平安。村寨有人得病,被请来作法。作法时身穿长道袍,设神案,案上摆有香炉、木偶像、查鬼茭杯、赶鬼鞭、

  • 鄂克他克奇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维吾尔语。职司宴会时,宰杀牲畜、备办果品和菜馔等事务。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

  • 前秦越厉王

    见“苻生”(1340页)。

  • 桑结嘉措

    1653—1705清代西藏地方官员、学者。藏族。生于拉萨北部仲曼。阿苏之子,为西藏地方第二任第巴之侄。自幼受其叔教养,聪颖好学。深得五世达赖喇嘛器重和培养,成为学者和善理政务之官员。崇信格鲁派,兼信宁

  • 莫允氏

    见“高车十二姓”(1919页)。

  • 大牂夷种羌

    羌的一种。居今川西和青海省东部,有夷有羌。东汉永元六年(94),首领造头率种人50余万口从蜀郡徼外内属,东汉政府拜造头为邑君长,赐印绶。

  • 达尔哥拉卜他卡

    烤鱼片。赫哲语音译。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是以渔猎为生的赫哲人旧时吃鱼的方法之一。多用鲤、鲟、鳇、胖头等较肥的鱼烤制。一般加盐和拌上江葱(赫哲语称“恩古特”)即可食,喜吃辣的加一些野辣椒

  • 孛鲁

    1197—1228蒙古国大将。又译孛罗、兀鲁。札刺儿氏。※木华黎国王子。通数种语言,善骑射。元太祖十八年(1223),父死,嗣国王位,继掌经略中原事。在西域朝觐成吉思汗,受命讨西夏。十九年,破银川而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