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六万户

六万户

明代东蒙古6个大部的统称。蒙文史籍云,元惠宗(顺帝)逃离大都(今北京)时,从各地脱出6万蒙古人众(一说10万人众),分散于漠南、漠北各地。后逐渐形成6个大部(万户),分左、右翼,分别由元裔的大汗、台吉率领,或非元裔的丞相(宰桑)、太师等※赛特带领,处于封建割据状态。左翼3万户是察哈尔(插汉儿)、喀尔喀(罕哈)和兀良哈(乌梁海);右翼3万户是鄂尔多斯(袄儿都司)、土默特和永谢布(永邵卜)。每万户又分为若干※鄂托克或拥有若干属部。达延汗统一蒙古后,将6万户作为军、政建制,由大汗领左翼3万户,驻帐于察哈尔万户;分封※济农领右翼3万户,驻帐于鄂尔多斯万户。废除赛特等异宗领主,由11子分领诸部,作为世袭领地和属民。达延汗卒后,兀良哈万户反叛,兵败被并入其他5万户。入清后,在此基础上建立了盟旗。

猜你喜欢

  • 黄头回纥

    古族名。一作“黄头回鹘”。文献中首见于宋神宗元丰四年(1081)。河西回鹘的一支(一说源于西州回鹘,一说源于龟兹回鹘)。天圣六年(1028),西夏李元昊攻占甘州,甘州回鹘政权破灭。回鹘各部再次流徙,其

  • 战斗社

    解放前在新疆乌鲁木齐建立的秘密进步组织。因出版刊物《战斗》而得名。1944年11月初,一批受过中国共产党培养教育的进步青年,在省会迪化(今乌鲁木齐)自发组织起“新疆共产主义者同盟”,宗旨是反对国民党的

  • 喀尔喀法典

    清代喀尔喀蒙古的法令汇编。亦称《喀尔喀吉鲁姆》、《喀尔喀三旗法典》。由喀尔喀王公领主分别制订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至乾隆三十五年(1770)。其法律效力自诸法令颁行日起维持到1924年第八世哲布尊

  • 钮兀御夷长官司

    哈尼族土司。据《明史·云南土司传》宣德八年(1433)置。钮兀、五隆诸寨在和泥之地,其酋任者、陀比等朝贡至京,以地远蛮多,奏请授职以总其众。遂设长官司,以任者为长官,陀比为副。《天下郡国利病书》:其地

  • 踏犁

    壮族传统翻土工具。亦称脚犁,壮语称踏所。流行于广西壮族山区。为木架铁铧。犁架由扶手、犁杠、脚踏木组成,多为农民自制;铧口用生铁铸成或用熟铁打制,重约2斤。功效比牛耕低一至数倍,但适用于多石、巨根错节、

  • 嘎哇贝孜

    吐蕃著名大译师。全称嘎哇室利古德热格希达松哇。赞普赤松德赞(755—797年在位)时人。与久若禄益坚赞、祥班德益西德并称“嘎、久、祥”、“三少译师”。译有佛经《圣言宝论》、《三相简述》及《外境所念除欲

  • 雅鲁河卫

    见“也鲁河卫”(143页)。

  • 苏祗婆

    南北朝时龟兹(今新疆库车)音乐家。其父在西域“称为知音”,“代相传习,调有七种”。他善弹琵琶,精晓龟兹乐。周武帝天和三年(568),随突厥阿史那皇后入北周。在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西北),传述龟兹乐律“

  • 木墨特

    见“玛罕木特”(953页)。

  • 阔什提斯

    哈萨克族婚俗歌曲。意为“告别歌”。一般在新娘挥泪与亲人拥抱告别即将上马时唱,为最后一个程序。歌词大意是:愿山梁山谷春常在,愿父老乡亲皆平安,愿密林流水永常在,愿草原上的部落无灾难。唱完即上马往新郎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