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八思哈

八思哈

官名。又译巴思哈黑。突厥语,意为“镇守者”,即蒙古语“达鲁花赤”的同义词,与阿拉伯语之“莎黑纳”义相同。王磐《中书右丞相史公神道碑》载:“国朝之制,州府司县各置监临官,谓之达鲁花赤”。《世界征服者史》谓:蒙古人每“攻占一些地方,置八思哈镇守。”约翰·普兰诺·加宾尼《蒙古史》亦称:在蒙古人统治的国家里,“他们派自己的人去当巴思哈黑或总管。”其享有极大权力,“任何城市或国家的居民不遵照这些巴思哈黑的意志去做,后者就控告他们不忠于鞑靼人(蒙古人),其结果,那个城市或国家就被一支鞑靼人的强大部队所破坏,居民们被杀死。”一说其意为“理民事、掌赋税之官”(《蒙兀儿史记》卷29)。西辽、伊儿汗国等均置是官。对其执掌赋税的职权有严格规定,“不许于正额外多取一钱,违者诸蔑力、八思哈、必阇赤等处死”。(《多桑蒙古史》上册。)

猜你喜欢

  • 张文湛

    清末民初纳西族著名书画家。字丽川。云南丽江九河人。大理守营都司张润义子,著名诗人李玉湛得意门生。本是杜文秀起义军大司卫姚得胜之子,生父不屈战死后,随母逃归丽江大研镇避难,被张润收为义子,改从张姓。自幼

  • 勐龙傣族反土司斗争

    1913年,云南西双版纳勐龙傣族人民不堪土司压迫剥削,在岩宰领导下揭竿起义,参加斗争者达3000人,攻破勐龙城,将土司驱逐出境。岩宰等打开土司谷仓,将粮食发放给农民。土司逃匿于森林,遣人向思普沿边行政

  • 神川之战

    南诏与吐蕃战争。南诏王阁罗凤于唐天宝十一年(752)臣附于吐蕃。异牟寻时,因苦于吐蕃重税苛赋,夺其险地立城堡,又岁征兵以助镇防及所谓“三忍、四难忍”,谋击吐蕃。贞元十年(794),与唐使崔佐时盟于点苍

  • 久越得犍

    西域古地名。见《新唐书·地理志》。安西都护府下王庭州都督府,以久越得犍国步师城置。《大唐西域记》作鞠和衍那。《册府元龟》和《唐会要》作久越得健,《酉阳杂俎》作俱德建。即今阿姆河北、卡菲尔尼甘河下游西岸

  • 胡德济

    ?—1370明初将领。字世美。回族,濠州虹县(今安徽泗县)胡大海之养子。从大海投朱元璋反元,勇敢善战。元至正十八年(1358),从攻婺州(今浙江金华县),奉命迎战东师于梅花门,大败元军。又与大海配合破

  • 西蒙古王公会议

    民国初年西蒙古王公反对库伦“独立”的会议。1911年沙俄策动外蒙古封建主宣布“独立”,遭到蒙古族各阶层的普遍反对。1913年1月23日,内蒙古伊克昭盟、乌兰察布盟13旗王公在归绥(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召

  • 高竑

    ?—1220金朝官员。渤海族遗裔。以荫补官,累调为贵德县尉。历迁奉圣州录事、内黄令、左藏库副使。章宗元妃李氏以皂币易红币,独拒之不易。元妃奏告章宗,章宗不以为忤。改户部员外郎、安州刺史。大安(1209

  • 利正

    宋代云南大理(后理)国国王段兴智年号。1252—?。

  • 察罕脑儿站

    元代驿站名。大都(今北京)至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闪电河北岸)驿路上的一个重要驿站。“察罕脑儿”,蒙古语,意为“白海子”,在今沽源县北数里处。南接牛群头驿,北接李陵台驿。元代皇帝在此设有行宫,称“亨嘉

  • 阿眉斯语

    我国台湾高山族阿眉斯人使用的语言,属南岛语系印度尼西亚语族台湾语支。使用人口约有12万,包括台东县东北部的台东镇,鹿野、池上、东河、长滨、关山、成功、卑南等;花莲县东部的花莲市,新城、吉安、寿丰、凤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