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

旧时祛除疾疫禳祭鬼神的仪式。始于原始时代。《荆楚岁时记》:“周礼有大傩”。初行于民间,逐渐发展成周代宫廷傩礼和民间乡傩。周代,傩仪由巫师主祭,头戴面具,手执傩器,边歌边舞,降神驱鬼,具巫舞风貌。旧时贵州,湖南之土家、苗、布依、仡佬、侗等民族中,尚有此遗风。土家族有专与鬼打交道的傩坛组织。由掌坛师主持祭祀活动,称巫师或法师,其次有引见师、接法师、唱度师、证明师、保具师、封神师等。法师各有职责,做法事的本事不一。人们认为通过做法事与神灵相通,才能祈求祐助。法师要通过绘符、念咒或四大坛、八小坛等法事与神相通。安神役鬼的法事有:冲傩、还愿,隔门、钉胎、送阴人、解七煞、打丧事、取替胆等,其中以冲傩还愿规模最大。是时,神案上供奉傩公傩母的木雕像,背后挂三清神佛图,供有猪、羊、鸡、鸭等祭品。祭仪包括四大坛、八小坛及傩坛戏表演等。行期最少须3日。冲傩之目的是惩罚凶神恶煞,驱邪治病;还愿之目的则为酬神谢灵,祈福禳灾。祭仪以跳唱为主,舞蹈动作原始,做法人皆带面具。和坛时,法师盘歌问答,从人类起源、天地山川之形成,以至傩公傩母之产生或来历,内容广泛。傩坛祭有踩刀祭,即由法师身穿法衣,赤脚攀刀锋而上,手执牛角、师刀,边画符念咒。另有翻叉祭,由法师斩鬼,向另一法师投射钢叉,此法师必须一一接准,否则有性命危险。尚有打开山、巡殿、镇布等祭祀表演。绘符念咒时,以香代笔,对着水碗随意画些“符号”。念咒,多为口耳相传,有咒、诰、诀3种,因无文字记载,相传已久,有些咒语的意义连法师也不甚知晓。

猜你喜欢

  • 移公城

    见“一公城”(1页)。

  • 帕特玛

    参见“巴特满”(412页)。

  • 海青牌

    元朝乘驿凭证之一种。又称海青符。有海青金牌、海青银牌之分。因牌上铸有海东青图像,故名。牌呈圆形,故又称※圆牌或圆符。专为军情大事而设,元代驿传一般公事差遣凭※铺马圣旨乘驿,遇军务之急,则凭海青牌乘驿。

  • 瀚海

    又作翰海。有三义。(1)指“北海”,在蒙古高原东北。一般认为即今内蒙古之呼伦湖和贝尔湖。《史记·匈奴传》:“骠骑(霍去病)封于狼居胥山,弹姑衍,临翰海而还”。《集解》引如淳注曰:“北海名”。《索隐》按

  • 玉山巴依

    清末民初新疆著名商人。维吾尔族。新疆阿图什人。宣统年间(1909—1911),曾创办伊犁制革厂等企业,后转营商业。1917年时已拥有资金200万,在伊犁及全新疆都有很大势力。1912年伊犁起义时曾出资

  • 康村

    藏语音译,旧时藏族地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中扎仓下面,依僧徒来源家乡地区划分而成的僧团单位。如甲绒康村,即是大小金川来的僧人之学舍,别地区来的僧人不能加入。其主持人称格根(意为长老),设1人,候

  • 会川都督府

    唐时南诏政区名。为南诏二都督府之一,系地方最高行政区划,治所在今四川会理县,辖域相当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及雅安地区石棉等地。大理国时改为会川府,为乌蛮、白蛮居住地。元至元(1264—1294)中,改为路。

  • 王义宗

    五代时吐谷浑别部首领。后晋开运三年(946),官吐谷浑节度使。及吐谷浑首领白承福遭河东节度使刘知远诬陷,五族四百余口被杀后,受知远命,统领白承福余部。后汉天福十二年(947),加封检校太尉、沁州刺史。

  • 胡腾舞

    古代少数民族舞蹈。流行于今新疆和中亚一带。其特点多为男子独舞,回旋急转,纵身上腾,腾踏跳跃。舞者多头戴虚顶尖帽,帽上缀珠,以便舞时闪烁生光。唐代传入中原,盛行于长安,风靡一时,后更遍及各地,对我国舞蹈

  • 苏恩

    鄂伦春族冬装皮袍、皮袄的统称。鄂伦春语音译。流行于大、小兴安岭地区。以5—7张秋冬季长毛狍皮制成,极保暖御寒,可穿3年。也以鹿、犴毛皮制之,可穿4年。毛磨掉后可作春秋夹衣穿,又可穿3年。缝做一件,需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