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傈僳族

傈僳族

中国少数民族之一。人口有574856人(1990),主要聚居在云南省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碧江、福贡、贡山、泸水、兰坪县,其余散居于丽江、迪庆、德宏、保山、大理、楚雄及四川省的盐源、盐边、西昌等地,与纳西、白、彝、汉等民族杂居。大多学者认为其先民渊源于南迁的古氐羌人。公元8世纪以前便居住在四川雅砻江和川滇交界的金沙江两岸广大地区。“栗粟”之名最早见于唐代樊绰《蛮书》:“栗粟两姓蛮”,属“乌蛮”集团的一支。当时以狩猎采集生活为主。12世纪以后多受丽江纳西族封建土司统治和剥削,因不堪忍受封建领主奴役,部分向西迁移至澜沧江东岸维西、兰坪一带。16世纪中叶以后,又翻越碧罗雪山迁居怒江,还有一部分向南,沿高黎贡山山脉迁至腾冲、保山、德宏等地。由于历史上不断迁徙,其居住区域越来越大,也越来越分散。居住在不同地区其社会经济水平各有差异,居住在丽江、大理、保山、维西、兰坪、大姚及四川省德昌、盐边等地,由于长期受汉、纳西、白等民族影响,生产力水平较高,也较早地进入封建领主或地主经济发展阶段;居住在怒江的碧江、福贡、贡山等县的傈僳族,迄至解放前夕,生产仍很落后,土地私有制虽已确立,但占有不集中,并保留部分家族或村寨原始公有残余。虽出现早期家长奴隶制,阶级已有分化,但不明显。婚姻以一夫一妻制为主,解放前保留有“公房制”原始群婚残余及转房制习俗,并盛行姑舅表优先婚配制。富于反抗斗争,历史上曾举行过多次反封建压迫剥削的斗争,其中以维西恒乍绷领导的反清起义和永胜唐贵领导的反土司抗清斗争规模最大。喜爱歌舞,不论男女,大多能唱、舞与吹、弹。传统节日有火把节。人死行土葬。信奉万物有灵的自然崇拜。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彝语支。新中国成立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和帮助下,生产与生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1954年8月还成立了怒江傈僳族自治区,1957年1月改为自治州。

猜你喜欢

  • 满文老档

    书名。清初官修满文编年体史书。额尔德尼、达海、库尔缠等奉敕撰。凡180册。起清太祖努尔哈赤丁未年(1607),迄清太宗皇太极崇德元年(1636),依年、月、日顺序编写。此版本内缺天命七年(1622)七

  • 和硕格格

    清代宗室中和硕亲王之女所系之称。临婚时,亲王福晋所生之女封郡主,品级相当于郡王福晋,郡主额驸品级相当武职一品;侧福晋所生之女降二等封郡君,品级相当于贝子夫人,郡君额驸品级相当武职三品。封郡主、郡君者,

  • 乌思藏纳里速古鲁孙等三路宣慰使司都元帅府

    元代宣政院所辖地方官署名。简称“乌思藏宣慰使”。“乌思”指前藏;“藏”指后藏;“纳里速古鲁孙”意为阿里三路。相当今西藏地区。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1288),改总制院为宣政院,以帝师领院事,管理全国佛教

  • 巴勒

    德昂语音译,亦作布列、布雷。为分布在云南潞西、陇川等地德昂族的自称,属“别列”支系。信奉小乘佛教中忌戒较严的※“左抵教”和※“多列教”。其妇女剃发,裹黑布包头,戴大耳坠、银项圈,又因其妇女筒裙颜色中红

  • 威顺王

    元朝封爵。为诸王第二等级封号之一,授螭纽金印。泰定三年(1326),世祖第九子镇南王脱欢子宽彻普化(又作宽彻不花)受封。

  • 番子

    见“番役”(2264页)。

  • 固勒扎庙

    黄帽派喇嘛庙。一称金顶寺。位于伊犁河北固勒扎(今新疆伊宁市)。准噶尔部首领噶尔丹策零(一说策妄阿拉布坦)在位时建。有都纲三层,覆以琉璃,垣周一里许。与海努克庙,隔河相望。聚集喇嘛数千,由5鄂拓克轮值供

  • 八部大人

    拓跋鲜卑八部落首领的总称。拓跋鲜卑在向南发展过程中,吸收许多鲜卑和非鲜卑部落,组成新的部落联盟,其成员有拓跋、纥骨、普、拔拔、达奚、伊娄、丘敦、俟亥等部,即所谓鲜卑八部或八国,其部落首领称大人,总称八

  • 察哈尔省

    参见“察哈尔特别区”(2479页)。

  • 合掌胁侍菩萨像

    亦称合掌露齿菩萨像。典型辽代佛教塑像。现藏于山西大同下华严寺薄伽教藏殿内。辽代佛教塑像突破一般佛像的静寂、肃穆之风,以形象生动、亲切感人、极富生活气息而著称,在我国艺术史上占重要地位,是像为辽塑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