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鲜都督府
唐代设于西域地区的羁縻机构。高宗龙朔元年(661),以罽宾国遏纥城(位于今阿富汗喀布尔河流域)置。以其王为都督,职位世袭。辖毗舍、阴米、波路、龙池、乌弋、罗罗、檀特、乌利、漠、悬度等10州(一作11州)。隶安西都护府管辖。
唐代设于西域地区的羁縻机构。高宗龙朔元年(661),以罽宾国遏纥城(位于今阿富汗喀布尔河流域)置。以其王为都督,职位世袭。辖毗舍、阴米、波路、龙池、乌弋、罗罗、檀特、乌利、漠、悬度等10州(一作11州)。隶安西都护府管辖。
见“把河卫”(1061页)。
书名。成于清代,绘者佚名。全书共82图。与清人李宗昉所撰《黔记》中名称雷同,如倮㑩、仲家、龙家、红苗、白苗、青苗、黑苗、仡佬、东苗、西苗、侬苗、土人、佬、
清代傣族的他称。明初百夷分大百夷和小百夷,前者主要指滇西德宏等地区的傣族,后者主要指滇南西双版纳地区的傣族。清时将“大百夷”改称为“旱摆夷”,史谓其人山居,性勤劳;将“小百夷”改称“水摆夷”,说其人性
旗人的旗属、籍贯。明万历四十三年(1615),清太祖努尔哈赤建成八旗,即以行军旗色定其官兵籍属。某一旗人的籍贯,称某某旗分、某甲喇、某佐领。入关以后,旗人户籍皆在京师,故都视京师为“乡土”、驻防为“出
①见“萧铎户斡”(2002页) ②见“萧孝忠”(1994页)。
佤语音译,意为“买来的小娃”。亦作“穷教克”,即“买来的人”。解放前云南西盟佤族地区对家庭奴隶或养子的称呼。其主要来源是通过买卖或人身抵债,多为儿童,一般称奴主为父母,与主人同吃、同住、同劳动,但劳动
明代云南弥勒州(今弥勒县)彝族人民的反抗斗争。由于地方贪官污吏、地主豪绅的横征暴敛,残酷剥削,以屯田为名强占民田,致使“民不堪命”,于正德九年(1514),在彝族弥勒部首领阿忽领导下,十八寨(砦)彝民
藏语音译,又作“济仲喇嘛”。原西藏地方政府僧官。凡在拉萨甘丹、色拉、哲蚌三大寺或其附属寺院取得僧籍,并在僧官学校“孜拉扎”受训受委官职者称之。定额175名,四、五品衔,是原西藏地方政府僧官系统。与俗官
元朝大臣。又译忽都带儿、忽都察儿等。蒙古人。世祖至元三年(1266),任中书左丞相。四年,降平章政事。七年,复为左丞相。十二年,请上皇帝、皇后尊号,未获允。二十一年,赐其怯薛江南户钞武冈路新宁县5千户
①元朝将领。蒙古札剌儿氏。千户脱端子。初袭父职,加武略将军。屡随阿术攻宋,取鄂、汉诸州,破建康、太平等郡,皆有功。奉命守扬子桥堡,数败宋将姜才。攻扬州,于泥湖夺宋战船30艘。至元十四年(1277),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