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俄国·蒙古·中国

俄国·蒙古·中国

书名。(英)约翰·弗·巴德利著。1919年伦敦出版。全书分上、下两卷。上卷置有献词、卷首画的构思和含义、序言、导论,部分俄国档案原件、参考书目、索引、蒙古和喀尔木克王公世系表。导论分3部分:概述、历史部分、地理部分。下卷主要是根据俄国档案编撰的俄国和中国的早期关系史。上自1602年,下迄1676年。档案大部分取自俄国外务衙门《喀尔木克事务档》和《蒙古事务档》。内容多载述俄国“使节”在喀尔喀和卫拉特蒙古的活动及见闻。行文以俄国使臣出使先后为序。其中穿插着大量附注。卷后是结束语和16则颇长的补注。全书自成一格,前后照应,结构严整。是一部研究喀尔喀蒙古、卫拉特蒙古、以及沙皇俄国侵略蒙古地区史的重要著作。已由吴持哲、吴有刚汉译,1981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猜你喜欢

  • 巴匝尔伯克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地方官名。又译巴杂尔伯克。“巴匝尔”,维吾尔语,意谓“市集”。职司管理集市一切事务。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为七品。光绪十三年(1887)废。参见“伯克制度”(1091页)。

  • 德勒克旺舒克

    ? —1756清代蒙古王公。乌珠穆沁部人。博尔济吉特氏。※达延汗巴图蒙克后裔,车臣亲王素达尼第三子。初授一等台吉。雍正十年(1732),随喀尔喀亲王策楞等败准噶尔军于鄂尔浑河畔之额尔德尼昭。十一年,督

  • 贷勃山

    古山名。一作貣勃山。所指无定论,旧说是大兴安岭南段之索岳尔济山,一说是其西北之厄尔伯山;今人或认为即犊了山(今称老头山);一说是大兴安岭上之特尔莫山。史载南室韦因居地下湿,夏季移此及欠(次)对山居住。

  • 头曼单于

    ?—前209首见于史乘的匈奴单于。挛鞮氏。在位时,匈奴据有今河套一带,以头曼城(今内蒙古五原县一带)为王庭,辖地东邻东胡,西毗月氏,北接丁零,南连秦国。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率众南侵,为秦将蒙恬

  • 打花龙

    仡佬族民间体育娱乐活动。因在固定的花龙坡上举行,故称。用细竹篾编成类似乒乓球大小(或略大)的球,内装碎石、铜钱等,使其相撞成声。比赛时,男女数十人聚集在花龙坡上,两人一组(或众人分成两队),于平地上划

  • 回回天文书

    书名。又名《明译天文书》。洪武十五年(1382)西域回回人海达儿(又译黑的儿)等奉明太祖朱元璋命,以元遗阿拉伯文伊斯兰教天文书译出。凡4卷:卷1总释题目为第一类;卷2断说世事吉凶为第二类;卷3说人类命

  • 三木楼山

    汉代匈奴地区山名。又作沐楼山。位于居延海(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北600里处。原为北匈奴句林王驻牧地。东汉明帝永平十六年(公元73年),为汉将耿秉所逼,北走。后稽留斯所部进驻,其首领因居该地,故称“三

  • 袭殓

    朝鲜族丧礼之一。流行于延边等地区。给死者净身,换寿装谓之“袭”。入棺事宜,谓之“殓”。袭的具体做法是:病人死后,脱去当时所穿衣服,用泡紫檀香水,按头、手、上下身顺序擦洗全身。梳好头发,将落发存于标有“

  • 巴图色特启勒图盟

    清代蒙古诸盟之一。一译巴启色特奇勒图盟。和硕特部台吉昆都伦乌巴什之裔。初部众驻牧于额济勒河(今伏尔加河)下游。乾隆三十六年(1771),恭格、诺海、巴雅尔拉瑚率众随土尔扈特汗渥巴锡自俄东返,驻牧珠勒都

  • 札克塔尔

    ?—1812清朝将领。满洲正黄旗人。先世乃金川土番人,张氏,父被索木诺所杀,年未及20,密献入金川路径于将军阿桂,随征,擢守备。高宗怜之,命隶内务府旗籍,擢二等侍卫、乾清门行走,兼正白旗蒙古副都统。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