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伯克年班

伯克年班

清代新疆维吾尔族伯克定期进京朝觐制度。乾隆二十四年(1759),定六品以上各城伯克分3班轮年入觐。八月中旬出发,十二月抵京。每班约40人为限。二十八年(1763),以入觐人数过多,定分4班轮年入觐,停止五品及其以下伯克入班,每年不过20人。三十九年(1774),更定为6班入觐。每次进京伯克,由办事大臣轮派,交首领伯克带领,循驿站行走。沿途经过州县,由地方官核对册籍。每年正月十五日后,仍乘驿返回。嘉庆十六年(1811),对入觐办法又作新的改变:分各城伯克为9班。每班由三品阿奇木带领四品伯克2人、五品伯克4人,伊犁五品伯克1人。以布古尔三品阿奇木伯克为第一班,后依次为库尔勒、赛里木、库车、沙雅尔、阿克苏、和田、叶尔羌、喀什噶尔轮流。道光十九年(1839),又改为间二年朝觐,仍按9班轮流。光绪十年(1884),新疆建省后,因伯克制取消,年班制被废止。

猜你喜欢

  • 白亚栗斯

    北魏时起义首领。河西胡人。明元帝神瑞二年(415)三月,河西饥胡屯聚上党郡(治今山西襄垣县东北),推其为盟主,号大将军,起兵反魏,自号单于,改元建平。以司马顺宰为谋主。攻魏河内郡(治今河南沁阳县)。四

  • 民屯

    清代内地移居新疆之回、汉民屯田。又称户屯。乾隆二十六年(1761),清朝政府为加强对天山北路的开发,从甘肃肃州(今酒泉)、安西、高台等地招募农民300户,送往乌鲁木齐屯田。后又陆续从内地迁回、汉民户到

  • 贝珠衣

    亦作“织贝衣”。旧时台湾高山族泰雅人制作的一种服饰。是用一种砾磲贝切成细片,磨成细小贝珠,然后将珠穿缀成一串串,缝饰在麻布衣或裙上,故称。一件贝珠衣通常缀有数万颗贝壳珠,颇具特色。

  • 孝基

    北魏北海王元颢年号。528—529年,凡2年。一说529年4月建号孝基,5月改元建武。

  • 葛剌汤

    明代乌思藏地名,即今西藏扎囊。洪武(1368—1398)初,于其地建葛刺汤千户所。参见“葛剌汤千户所”(2184页)。

  • 奕经

    1791—1853清朝大臣。满洲镶红旗人。爱新觉罗氏。字润峰。道光帝侄,成亲王永瑆孙,多罗贝勒绵懿子。侍卫出身。嘉庆间,历任内阁学士、都统、将军等职。道光四年(1824)授护军统领,管理火器营事务。曾

  • 河北东路

    金代行政区划建置。沿宋旧名。天会七年(1129),分河北为东、西两路,置兵马都总管。治所在河间(今河北河间),故又称河间府路。辖河间府,冀州与沧州2节度使州,防御州青州以及蠡州、莫州、献州、深州、景州

  • 元英宗

    见“硕德八剌”(2029页)。

  • 色棱墨尔根

    ?—1680清代蒙古王公。阿巴哈纳尔部人。博尔济吉特氏。元太祖※成吉思汗异母弟※别里古台后裔,多尔济伊勒登长子。初依喀尔喀蒙古车臣汗硕垒,驻牧于克鲁伦河,后为喀尔喀所迫,南徙绰诺陀罗海。康熙五年(16

  • 阿格旺

    1914—1962蒙古族画家。内蒙古察哈尔盟正白旗人。自幼聪慧,喜在地上作画,描绘山水、花木、马牛形象。后进哈敦胡召庙,拜阿日布金巴桑宝为师,复从修缮庙殿的蒙汉艺人学镌刻雕塑技艺。临摹殿堂内千姿百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