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语吧>历史百科>民族起源>伊儿汗国

伊儿汗国

又译作伊利汗国。蒙古四大汗国之一。成吉思汗第四子拖雷汗之子※旭烈兀所创建。元宪宗三年(1253),旭烈兀受长兄蒙哥汗遣派分镇波斯,统军西征。进入波斯境后,六年(1256),灭亦思马因教派的木剌夷国。八年(1258),攻陷阿拔思王朝都城报达(今巴格达),杀末代哈里发穆斯塔辛,灭其国家。九年,分兵三路侵入叙利亚,其先锋怯的不花为密昔儿(埃及)马木留克王朝算端忽秃思击溃,始罢。旭烈兀通过西征,在波斯地区建立伊儿汗国。初以篾剌哈(今伊朗阿塞拜疆马腊格)为都城。世祖至元元年(1264),被忽必烈正式册封为伊儿汗。其疆域以波斯与小亚细亚为中心,东自阿姆河与印度河,西到地中海,北邻钦察汗国,南抵阿拉伯海。格鲁吉亚、特拉彼宗德、科尼亚、基利克、塞浦路斯及曲儿忒等国,俱向其称藩纳贡。是沟通亚欧两洲经济文化的重要枢纽之一。设宰相掌管全国政务,任命各省长官、以长子阿八哈领汗国东部呼罗珊等省地。为领土争端常与钦察汗国交战,对元朝始终处于宗藩国地位,不时朝贡。因与元朝君主同属拖雷后裔,关系较其它汗国尤为密切,双方使臣往来十分频繁。阿八哈汗(1265—1282)即位后,政权得到进一步巩固,并定都于桃里寺(今伊朗大不里士)。旭烈兀曾孙※合赞汗时(1295—1304),进行一系列改革,清除积弊,制定税率,整治驿站,鼓励农桑,加强法制,提倡文治,并改信伊斯兰教,定为国教。汗国经济、文化均有所发展,达到极盛时期。完者都汗※合儿班答时(1304—1316),迁都于新建的孙丹尼牙(今伊朗苏丹尼耶)。元统二年(1334,一说1335),※不赛因汗死后,诸王争立,汗位屡相更迭,汗或被杀,或被废黜,汗国陷于分裂,形成割据局面。14世纪末为帖木儿帝国所灭。附:伊儿汗国诸汗世系。(见上页)

猜你喜欢

  • 南蛮记

    见“蛮书”(2272页)。

  • 卡其玛

    赫哲族传统手套的一种。赫哲语音译,意为“狍皮手套”。流行于今黑龙江省三江平原赫哲族地区。用两块狍皮缝成。手背上面的皮子抽褶,姆指与其余四指分开,手腕上部另以薄兽皮或鱼皮做成约半尺长的筒,并缝有带子。戴

  • 威远镇钟鼓楼

    土族地区名胜。位于青海互助土族自治县威远镇十字街心。始建于明天启四年(1624),飞檐斗拱,共三层,高约4—5丈,4根粗大内顶天柱和12根外柱分三层支撑整个楼亭,高大雄伟,雕刻精致,绘画优美,光彩夺目

  • 抚黎局

    清海南治黎机构。光绪十三年(1887),广西提督冯子材奉命镇压海南临高、儋州等地黎汉农民起义后,在岭门、南丰、悯安等各地分置。局长均委任汉族地方官吏充任,局之下设黎团总长,可由当地汉族或黎族封建地主担

  • 曷苏馆路女直

    见“曷苏馆”(1652页)。

  • 伊巴哩

    见“亦不刺”(871页)。

  • 布尔哈卫

    见“布儿哈卫”(469页)。

  • 尼昂

    参见“德昂族”(2520页)。

  • 渤海乐

    唐代渤海王国乐曲的总称。乐谱皆已失传。据日本古籍载,日本圣武天皇天平十二年(740,渤海文王大兴三年,一作四年),渤海使已珍蒙在日本演奏“本国乐”,引起日本朝廷重视,不久即派内雄专赴渤海学习,渤海乐遂

  • 稽落山

    汉代匈奴地区地名。即今蒙古国西北部的额布根山。东汉和帝永元元年(公元89年),汉车骑将军窦宪等与南匈奴联兵大破北匈奴于此,北单于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