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思替非文字
又称回回文字。乃元朝立国之初即颁行天下与蒙古文、汉文通行的三种文字之一。由镇海主管其事。元朝政府的重要机关,均设有回回掾史、回回译史、回回令史等,以掌管回回文书,造回回文册等事。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设立回回国子学,置官吏5员,掌管教习此文字。仁宗延祐元年(1314),又别置回回国子监学,以掌亦思替非文官属归之。它可能是波斯文,但缺乏明证。或谓阿拉伯文,也有人认为是粟特文。
又称回回文字。乃元朝立国之初即颁行天下与蒙古文、汉文通行的三种文字之一。由镇海主管其事。元朝政府的重要机关,均设有回回掾史、回回译史、回回令史等,以掌管回回文书,造回回文册等事。元世祖至元二十六年(1289),设立回回国子学,置官吏5员,掌管教习此文字。仁宗延祐元年(1314),又别置回回国子监学,以掌亦思替非文官属归之。它可能是波斯文,但缺乏明证。或谓阿拉伯文,也有人认为是粟特文。
渤海王国官员。文王大钦茂时官云麾将军。唐开元二十六年(738,日本天平十年)受命为聘日副使,适因南海风阻,取道渤海归国之日本朝唐使者平群广成至,遂与大使若忽州都督、忠武将军胥要德于翌年分乘两船赴日兼护
壮族地区特产食品。亦称桄榔粉。产于广西南部龙州凭祥及云南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等终年无霜雪地带。出自桄榔树(亦称砂糖椰子)。制法:春夏间,把树干砍倒,剥皮,取其髓心,切成碎片,捣成粉末,装入布袋,放在水缸
明清时期对仫佬族先民的称谓。又称穆佬、木老、姆佬或木老苗。为元明时期“木娄苗”后裔。分布于贵州省南部与广西相邻一带,尤以今罗城县最为集中。明王朝在其地区实行土流合治,推行封建统治,屯田戍兵,垦荒设堡,
?—1210全称沙木儿·塔阳古。西辽著名将领。驻守答剌速(前苏联江布尔)。与属地海押立(前苏联巴尔喀什湖东南)阿尔思兰汗善,闻西辽帝直鲁古欲除之,遂潜告,阿尔思兰汗自尽,支持其子袭位。天禧二十七年(1
见“大行”(76页)。
参见“镇南关”(2511页)。
参见“八宿”(22页)。
书名。又名《皇元征缅录》、《元朝征缅录》。元人撰,不著姓名。此书出自官府档册,载征缅事。《元史·缅国传》即据此稍有增删。载至元八年(1271)至大德五年(1301)八月事。因作于天历、至顺年间(132
高车姓氏。本漠北高车一部落。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所述:“斛斯氏其先居广漠,代袭莫弗大人,号斛斯部”。归北魏后以部名为氏。原作斛粟氏,后改斛斯氏。初居于代北(今山西恒山及河北小五台山以北地区)
明末清初西藏地方官员。亦称吉雪第巴。前藏吉雪地区大贵族之一。拥有武装,支持各地黄教徒反对藏巴汗。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被藏巴汗击败,哲蚌寺、色拉寺僧众亦遭杀害。崇祯十五年(1642),与五世达赖